专治键盘车神,到底怎样测试一台车?

试车基本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知识、经验、技术积累才能胜任的,实践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这里说的测试汽车,是特指作为汽车媒体、车评人通过驾驶与操作车辆,通过车辆的反馈或操作表现去验证、评价一部汽车,算是一套工作流程,也可以作为普通消费者选择购买汽车时试驾感受上的参考。这里只牵涉到驾驶者自身的技术、经验与积累加诸于车辆表现,并得出自身的主观结论,亦即我们现在在各汽车媒体上常见的评测文章。

首先,测试前需要做好需测试车辆的基本参数资料的功课,我个人习惯是先明了以下几项基础认知与数据:引擎放置方式、驱动方式、变速箱、马力扭矩及转数范围、车重、轴距、悬挂型式、轮胎规格,以及是否有特有的机械及电子技术或机械调校。研读以上数据,大致能知道车辆属于什么类型、什么性能、什么定位的汽车。

我对一辆汽车的评价,都是从座位调整开始的

很多人忽略了座椅对于一部汽车的重要性,座椅结不结实、坐得舒不舒服,方向盘调节范围是否合理,驾驶的各项操作方不方便是驾驶的第一感受,座位姿势调整是驾驶最基本的东西,能不能达到自己舒服的姿势,是对一辆车最初的评价项目。

很多人机工学不成熟的车辆坐在驾驶座开着不久便感觉不舒适,很难让人找到舒适的坐姿,连开车都坐得别扭那其他也就免谈了,是不合格的汽车。

首先调整座椅高低、前后位置,使刹车踏板踩到底时腿仍有自然的弯曲角度,然后调整座椅靠背角度,使操作方向盘时肩不用离开靠背便能双手左右打尽方向盘。另外,我个人喜欢将坐姿稍稍调高一点,测试时视野与判断相对更佳。

我还习惯在引擎启动后原地打一下方向盘看看它的转向比例,从左至右转尽方向盘,看看左右死点的圈数,大致就可以了解此车的转向特性。轿车或SUV稍注重操控表现的在2.75圈及以下,一般在3圈左右,超过3圈的其实已经有些过时或出现在一些越野车型上。不在此范围内的则要进一步试驾看其转向表现是否合理。

座椅调整完后,就开始慢慢往前开。当大家遇到初次见面的人时,都会先打个招呼,握下手,然后慢慢观察对方的性格,汽车评价也是如此。慢慢踩下油门观察车速变化情况是否与自己想象的一致,在不同车速时加速感觉是否不一样。

在时速60km/h以内,先熟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特性,看看起步表现是否平顺,低扭是否充足,机件运作的表现是否畅顺等

慢慢加速,正常且平顺地操作车辆,稍稍左右转动一下方向盘,正常地踩踩油门,通过油门控制车速,然后试一试刹车,验证脚踩的力量和制动力的关系,同时验证方向盘转动角度和转动速度不同时车辆姿势的改变。

现在几乎所有民用汽车都装有助力转向装置,但是有很多车在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变化时车辆的可操作性会有变化,同时,也有很多车由于车速不同引起助力大小的变化,使得车辆行驶路线和方向会有不同。

在这种车速下,我们也能够验证车架、悬挂的动作,以及获取减震器的伸缩、轮胎从路面受到的反作用力及车身振动等方面的信息。

在时速50~60km/h范围内,细细感受这些,重复这些基础操作,基本上、差不多就可以认识到这台汽车五成到六成的特性。

当对车子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后,就可以在以上基础上再开始加速。我自己的经验是:

1、路面环境许可状况下,先试一试加速,静止或低速下全油门,体验扭力与转速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关注低转扭力,是否有发力点或是线性增长,顺畅性,精致度,活跃度,发力倾向,高转表现,噪音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去感受引擎是否有自己的个性与味道,不同进气方式与动力系统也有不同的运作质感。

2、节奏稍快一点的加减速,感受油门敏感度,感受刹车,感受变速箱的运作情况,齿比疏密,逻辑是否合理,表现是否快速平顺。若有驾驶模式选项,则切换一下看看不同模式间的异同。

3、左右快速转方向模拟一下绕桩时的重心转移,此项体验转向是否快速精准,沟通回馈如何,车架底盘的刚度与车身的重量分布、平衡性,悬挂的行程、软硬、侧倾表现等方面。

试驾过程中,我们多会在高速公路、城市铺装道路或山路等不同路况下进行测试。其实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把车开回家几天,通过日常驾车来感受这辆车。重点不是不断地欣赏自己喜欢的方面,而是通过自己的使用中发现有什么缺点。

如果有些小缺点,通过几天的驾驶可以习惯,那这种能够适应的缺点就不是什么大的缺点。但是,如果真的有完全适应不了的,除非是自己的喜好问题,那一定是车子的设计上存在问题。

设计得好的汽车,当在高速上行驶2小时后,你就能体会到它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奔驰、大众、宝马和奥迪等生产的汽车,都能够连续驾驶5小时以上,基本上感觉不到疲劳,有很多这样设计得好的好车,会让人觉得开着就是种享受。

日本汽车中,我也很喜欢开斯巴鲁和马自达的汽车,它们无论机械沟通感与驾驶质感都比较合我的胃口。

以上体验均未突破车辆极限,或只是接近极限,但已足够完成一篇普通的试车报道所需的信息。

在进阶模式下,我认为一位合格的车评人、试车编辑必须要有能够驾驭500匹以上级别的汽车并且突破极限时能够冷静熟练控制的能力

将车辆开到极限或突破极限,能知道一部汽车机械造诣与操控表现去到哪个程度,很多时候车子的真实能力,尤其是车子非电子制御下的主动安全性,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会显现出来。

具体程序仍旧是场地状况许可条件下,

1、开启电子稳定系统,测试电子系统介入的速度与反应表现。

2、完全关闭电子稳定系统,采用绕桩、模拟过弯或赛道驾驶,在激进驾驶方式及些许刻意的操纵令车辆进入失控状态,观察车辆的动态表现,诸如转向不足、侧滑、转向过度等,但有时又并不是如此简单,一些调校精密的车辆或动力与车架间关系比较微妙的汽车会产生一系列细微而复杂的动态表现,不同驱动方式的车辆也会有不同的操控特性。

3、通过合理的控制,体验突破操控极限时车辆的操纵能力,往往一辆汽车最终极的操控能力就是在此时才能体会到。4、关于某些特殊技能,例如可变齿比转向、线控转向、后轮辅助转向、各类四驱系统,需特别花时间做针对性的体验。

至于汽车的造型、空间、设备,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可测试的。

试车是一套复杂的感知并参与事物并作出评价的过程,虽然它可以作为一套程序,依程序框架即可以作为入门,你们在网上常看到的一套常见的测评套路就是如此。但我认为试车基本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知识、经验、技术积累才能胜任的,实践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我认为重要的是首先建立一个正确的驾驶观念与评价基础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多积累经验,透过学习,自然渐渐就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在术和道之间,我一直认为道是要统御术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