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财经创始人史彦:余生不能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技术变革馈赠给内容生产者新的红利。

近日,野马财经“HotMedia2017财经新媒体创客大趴”在北京MeePark举办,在这次活动中,《大猫财经》创始人、原搜狐财经总监史彦就“余生不能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主题做了精彩分享。

以下为主要观点:

“大猫财经”做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半年左右,最近在招人方面一直不断受挫,很多人因为监管或是生存问题、处于比较苦闷的状态,对新媒体这个行业还是心存畏惧的,尤其对于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财经新媒体,所以今天也算是劝学篇。

我的标题引用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余生不能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核心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

新媒体这个行业看起来是一片红海,但从每个细胞看下去,漏洞非常大,用户需求完全没有被解决,所以什么时候是下半场的合适时机不好说。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看到行业前景、自己的价值、用户需求,任何时间下场都不晚。因为这里面有一个逻辑演进,比如之前操作系统ISN不是很普及,当时要单独出来做内容,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现在我们看到操作系统、智能终端的普及,像土壤一样,已经非常好地奠定了生态基础。

后来看到上面长出了很多枝干,比如大量平台性的APP和枝干公司、创业公司、大公司都有很好的表现,在垂直领域出现了很多公司,在非常认真地做一些事情,给用户带来价值。所以我们觉得还是缺少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然后为它的发展去做出贡献。

当土壤、枝干具备了之后,它要生根、发芽、开花,我们觉得颜值和言值都是最好的连接器,像直播可以看颜值,像我们就只能拼内容的价值,看内容对用户是不是有帮助。

这个行业其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就像高晓松之前做的节目不算精美,但是后来他做了“晓松奇谈”,用40多年的积累做了一个持续的输出,打开了广阔的内容天地,现在他做的“矮大紧指北”卖了几十万,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项目。

再看许知远,前两天他持续上头条,大家关注的并不是他和马东讨论的内容,而是他提问的方式和他的生存状态,或者他自己表达出来的这种姿态就成了内容本身,在以前社交媒体不是特别发达的时候,这样小众的内容不会成为一个流传广泛、被很多人跟进的话题,但是现在内容的广度、深度都在无限扩大,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

这些都是技术变革馈赠给我们内容生产者新的红利。比如几年前,做一个直播需要调动技术、运营、内部所有人,可能需要一条生产线才能把直播做出来。现在只需要一个编辑,使用一个软件,很快可以实现一次这种大规模的直播。

如果这波红利还在持续,那么创新就是无止境的,而且现在创作者的主动权越来越多,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局限在某一个渠道里,都是多平台发布,这对每个独立公司都是很好的选择。现在还有很多补贴政策,从每个平台都能拿到一部分钱,这对很多小团队来说是很好的补充。

当你做的足够大的时候,在行业排名前100甚至前50,最后就不是简单的补贴能够收买的,比如知乎大V的专场,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平台,对于创作者来说,有持续多的好的优质内容生产输出的时候,主动权肯定会越来越强。

所以我觉得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些“天价版权”或者是所谓的“高档模式”,可能是独家,也不排除有些机构选择以“卖身”的方式锁定在某平台,但是它的价格一定会非常高。

为什么贵呢?因为这是头部、腰部内容机构的价值。

那这些新公司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可能这片红海里的漏缝太多了,所以用户的需求很多,但真的很少被满足。

所以在资讯、知识付费、产品之外,最核心的一定是综合服务能力,不是通过你简单地发一篇文章或者做一个课程,这是一个非常重头的工作,用户的需求就在那里,能不能发现并解决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现在内容从业者这么难找?就是因为很多人其实是被淘汰的,我们在嘲笑许知远的同时,其实很多人的认知和能力也没有更新,尤其是财经媒体,因为已经有很多的职业选手下场在与你竞争。

还有很多投行、券商分析师、会计师、律师,甚至不做本业,而是转做新媒体的东西,他们觉得这类东西很有趣,用他们的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做,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者进场之后,他们对行业的了解一定比我们多,对于财经内容生产者来说,未来必须持续学习,虽然很痛苦,但是挑战自我的事情才比较有意思,也更有价值。

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我们是一个金融服务公司,因为公号金融服务的频次比较低,跟用户接触比较少,只是我们获客的一种方式,内容是高频、不断地重复、表达价值观,我们可以做社群,跟用户不断地接触的媒介。

我半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商业现在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因为现在的有效流量还是太少,转化率太低,在行业内做到千分之几转化就非常好了,也可能是万分之几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么大的金主需求、市场需求,如果我们在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构建能力上不断地提升,商业其实会变得越来越有趣。

所以,我建议新媒体从业者从根本上关注核心的点:未来要去哪?去挣什么样的钱?比如挣广告的钱、产业的钱、服务的钱,这个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规划,而且也会也有很多顺手赚钱的机会,但是既定目标要清晰。

生存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毕竟时代赋予我们太多机会。

我们这批财经媒体人经历了从最传统的纸媒到互联网,从PC到移动端……就我自身创业感受来说,对于个体、或每个有专业能力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有可能重新做出一个效率很高、效果很好的内容产品,甚至是后端现在还没有做成的产品,这是未来的机会所在。

所以希望更多人可以勇敢的投入进来,有了精英的加入,新媒体这个行业一定前景可期。

谢谢大家!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