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人街9月底正式闭市

女人街曾是使馆区时尚购物的地标性建筑,但随着周边商业业态的升级,女人街的时尚属性已与周边的消费环境越来越不匹配

图片来源:东方IC

开业16年,京城第一家女性主题零售卖场即将歇业。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紧邻使馆区的北京女人街地面商铺已处于停业清理状态。据悉,为落实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女人街市场将于9月30日整体关闭。女人街曾是使馆区时尚购物的地标性建筑,但随着周边商业业态的升级,女人街的时尚属性已与周边的消费环境越来越不匹配,其“女性主题”特色在商业更迭当中卖点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几经转型,在商业生态更迭的大趋势下最终退出市场。

9月闭市

顺着亮马桥路走过各国大使馆,就能看到“北京女人街”的巨大标牌。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女人街”标牌后分布在街道两侧的数十家餐饮店铺目前已全部停业。

女人街地下商城分布着服装、首饰、鞋帽等约600家商铺,八成店铺还在营业状态,但店门、橱窗上贴满了“撤店甩货”、“清仓大处理”等字样,商城内不乏赶在关门前来淘货的消费者。地下商城入口处张贴的公告显示,在2017年9月30日前合同到期的商户于到期日撤出女人街市场;截至2017年9月30日合同未到期的商户,市场将退还剩余费用,并依据合同约定给予补偿,双方解除合同;2017年9月30日,女人街市场整体关闭。

一位女鞋店老板表示,在市场关闭后,将搬到与女人街两站远的佳亿广场,据她了解,女人街的大部分商户都将搬去佳亿广场,还有部分商户搬到了秀水街。“佳亿广场看着比女人街高大上一些,租金也贵,客流量没这边大,得等这里彻底关门了,那边生意才能好起来。”

格格不入

北京女人街在早些年的北京商业当中曾辉煌一时,近年来流动商贩混杂、市场脏乱的环境却与使馆区的干净整洁愈发格格不入。

西至燕莎桥,东至亮马桥东街,南至亮马桥路,北至莱太花卉市场的第三使馆区规划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聚集了十余个国家的使馆,已经发展为北京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富人区”之一,集中了不少高端豪宅,居住人群包括大量外籍精英人士。

一位女装店主透露,市场前几年生意不错,有很多外贸原单货,顾客有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不少外国人,还有到附近使馆办签证的消费者。但也有消费者表示,现在女人街里的商品在价格上已经没有优势,客流量也大不如前,“女人街占着这么好的地段发展成这样有点浪费”。

资料显示,女人街于2001年9月正式成立,由北京南洋莱太时尚女人服装用品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是京城第一家女性主题的服装商品零售卖场。

低端业态更迭

近年来,围绕使馆区周边,燕莎友谊商城、平安国际中心等商业项目均经营状况良好,形成了以满足高档消费人群需求为主的燕莎商圈,另外还有燕莎中心、亮马河大厦、京城大厦等多座甲级写字楼,类似女人街这种讨价还价的小店铺聚集模式面临着被淘汰的现实。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指出,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牌、品质保障,过去大家对于尾单货的需求现在基本通过网购就能满足,所以业态的升级更迭是必然的。

赖阳认为,目前消费者在实体商场逛街更加趋向于追求以体验、乐趣为主,购物为辅,大部分专业市场会被疏解淘汰。

对于闭市以后的规划,北京女人街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不会在原有市场基础上升级改造,女人街将会彻底关闭,女人街市场原址接下来的规划都将由政府统筹。

消失的“她”主题?

北京女人街在建成初期,效仿当年香港女人街、韩国东大门等已经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将价格比较便宜的经营高仿、尾单货的店铺聚合在一起,以女性消费为主题,在北京商业版图中是一个比较有自己卖点的商业地标。

尽管北京女人街关停主要是因为低端市场疏解政策,但其女性主题卖点不适应现今的整体消费形势也是原因之一。

据了解,除女人街外,北京市场曾先后产生过王府女子百货、英斯泰克女士商城、新世界女子百货等女性主题商业体,最终都失败退场。赖阳分析,“女性主题”并没有什么独特魅力,商场在成立初期打出“纯粹做女性消费”的口号,只是一种概念炒作。

事实上,从众多失败案例就能看出,女性主题商场相较于其他商场并没有什么突出差异性和独特竞争力。对于大部分商场来说,它们的消费主体都是女性。所以不少商场在品牌品类、装修环境等方面都想针对女性核心顾客做出特色。因此消费者在女性主题商城所能购买、体验到的东西,在任何购物中心也都能找到,并不一定非得去独特的购物场所选择。

赖阳指出,成功的主题商场会细分某类人群的消费特性,而不仅是泛泛的男女性别区分。简单地把女性分成一类,女性这一主体的消费偏好本身就有很大差别,从小商品到高端奢侈品等范围很广,只做简单的“女性主题”并不是一个清晰、独特的定位。目前国内不乏比较成功的主题商场,比如主打艺术主题的K11,在购物环境上讲究艺术品位,品牌设置上也注重格调,精准吸引到那些追求品质性消费的客群。还有针对青少年客群的科技主题、动漫主题的商场,都是细分不同人群的消费特性,进而找到自己的独特卖点。

记者 吴文治 实习记者 徐天悦/文 李烝/制表

来源:北京商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