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亏损14年,员工底薪2千却死心塌地,七旬老人竟败给一张纸?

在这个快消时代,有的人一丝不苟把匠心用到极致,却依旧难逃被驱赶的命运,不禁让人悲凉且心寒。

在朝阳区亮马桥,一家不大的红色店面前经常会有长队,这是一家叫“红炉磨坊”的面包店,由于它食材新鲜、烘焙方法独特、不含添加剂,孕妇小孩都能放心吃,所以被誉为“中国最有情怀的面包店”。但,这家有情怀的店已经关门了。

亏损14年,在被告侵害商标以及因为生产面积不足475平米而拿不到许可证的打击下,红炉磨坊撑不下去了。

创始人“面包老爹”陈泽桢曾经想,如果面包店盈利了,他要找一帮最顶级的面包师傅推广烘焙技术,但十四年来他的这个愿望从未实现。关店那天,老爹用轻松的语气说:“目前没有钱了,假设筹到资金,又有适当的地方,我们会再来,不然就算了。”告别的一幕让人心酸。

在这个快消时代,有的人一丝不苟把匠心用到极致,却依旧难逃被驱赶的命运,不禁让人悲凉且心寒。

依然有很多人在期待红炉磨坊的归来,官方微博也还在运营。面包老爹,我们等待红炉磨坊的重启。

编 辑 | 小肥

来 源 | 正和岛

从犀利记者到“面包老爹”

红炉磨坊的创始人陈泽桢,今年已经72岁,他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金融家陈惠夫之子,陈立夫的侄子,祖父是国民党元老陈其美。他人介绍陈泽桢时,常常会提到他显赫的家世,但相比“陈立夫的侄子”这个名头,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面包老爹”。

陈泽桢曾经是早稻田大学法律系战后第一个被录取的外国留学生,硕士毕业后,他成为《联合报》驻日特派员,报道日本新闻也针对台湾和日本关系发表评论。他以犀利的言辞、敏捷的思维以及雄辩的口才闻名日本新闻媒体界。因为名气太大,经常受邀做电视台新闻脱口秀嘉宾,做节目时他毫不留情,舌战群儒时有发生,被称为当时日本最毒舌的电视评论员。

40几岁时,由于言论受限,陈泽桢辞去了《联合报》的职位,连退休金也不要了。

1991年,陈泽桢全家移民美国,他惊奇地发现整个市区居然没有一家好吃的面包店,他无比怀念在日本每天早上满大街都是面包香甜的日子。为了解馋,也为了找个养老的手艺,他决定开一家面包店。

毫无烘焙技术的他重回日本学习做面包。陈泽桢说:“中国的师傅讲究‘适量’,这个量太难把握,好的师傅未必能教出好的徒弟,更多的是艺术成就。但日本师傅要求标准化,原料调配的比例非常固定,生产的方式更科学,所以好的师傅能教出跟他一样好的徒弟。”

靠着做记者时积累下来的人脉,陈泽桢得到去面包烘焙业数一数二人物——青木先生家里学习的机会。

这一学就是三年多,醒来做面包,睡前清扫面包屑就是陈泽桢的日常生活。陈泽桢把青木的教法称作“野武士派”,即不靠脑子和眼睛来学做面包,靠的只有手和皮肤。“三年下来,你什么都会了,没有人教,只有水到渠成。”

三年后,陈泽桢顺利出师,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开了一家名为Alpha Bakery的面包店。陈泽桢坚持用匠人精神做面包,店里的面包广受当地人欢迎,每逢新年和节庆,最受欢迎的一种面包一天能卖600个。甚至有媒体慕名前来采访,被媒体称为美国东南七州最好的面包店,陈泽祯也被人亲切称为“面包老爹”。

这是陈泽桢第一次做生意,得到这样的赞誉他直言:“可乐了,但还是不赚钱。”开店的前三年赔了十万美元,差点破产。但天无绝人之路,因为良好的口碑和制作工艺,在手里只有几千块美金的时候,面包店开始慢慢盈利,陈泽桢和夫人慢慢也开始有薪水可领了。

在美国获得成功后,老爹想在中国开一家店,在外漂泊多年,他想让中国人在家门口吃到地道、健康的面包,“把你丢到外国,时间越久,你的国家和民族观念会越强,你想回家。”于是2002年,老爹在北京开了自己的第二家Alpha Bakery店,中文名为红炉磨坊。

完美主义的强迫症

红炉磨坊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国内市场还不是很关注粗粮、鲜奶油、无添加等概念,但老爹始终坚持使用进口原料,拒绝植物奶油。他说:“要做就做最好的。”

从2002年到2016年12月,红炉磨坊亏损了14年,但老爹宁愿亏损也不愿降低品质。他们家所有原料事必躬亲,做面包用的豆沙馅,没有买成桶的可以放半年的豆沙,而是自己买红豆,提前浸泡,用他们会用定制的铜锅小火熬制,人工连着半个多小时不停搅拌防止糊锅。这样做出的豆沙吃的时候你能尝出豆子带着皮的颗粒感。

但这一桶豆沙,冷藏也仅能存放3天,往后就变酸了。由于店里面包只卖一天,第二天也算新鲜,但是他们怕第二天买回去再放第三天就很可能变质,所以会在当晚半价出售。奶油棍、奶油包里的卡斯特奶油也是坚持自制。都亏着本,也永远坚持只卖一天,卖不掉当天半价出售。其实只要稍微在原材料上妥协,就不至于如此艰难,但老爹从来都没这么做过。

店里的stollen面包非常有名,但制作过程繁琐到到让人想炸毛:水果干要在朗姆酒里整整浸泡一年才能使用,而且3—5天就要人工翻搅一次,每一年的味道都会不同,品质好的可遇不可求。遇到销量大的时候,老爹也绝不拿时间不足的产品糊弄人,没有了就不卖了,来年再卖,这就是老爹的心意,每一口食物,懂的人都能吃出满满的诚意。

欧包偏硬,加了添加剂能做出所谓的“软欧包”,但老爹这个极度的强迫症打死也不做“软欧包”。红炉磨坊只出售12种面包,没有千奇百怪的造型。“红炉向来不会做让好吃、懂吃的人厌恶的食物,但厌别人说我们落伍、不会做,我们会做两个展示出来,敬告顾客,只要你们不在乎健康,或者只顾美观,我们做给你看。”所以红炉的面包架上摆着造型好看的面包,但不售卖。

“有些面包店里有上百种面包,懂得人一看就知道是一种面团做出来的,我就会说‘张老板、李老板,你们好厉害,一个面团走天下’。”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别人赚多少钱,他只愿朴实执拗地活着,埋头让食物简单纯碎,只赚自己爱赚的钱。

老爹如今已经七十多岁,依然每天早晨3点半准时起床,4点半到工厂开始和“小鬼头们”一起工作,还要相互切磋,比一比到底谁更厉害,老爹总是笑着说:“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以为我技术退步了,那不行,也得显显给人家看。”

老爹是个完美主义者,发面的时候面的软度、水的温度都要严格把控,他会自信地指着发好的面团说:“这个我保证比王昭君、西施的手还要软、还要细。”

老爹虽然固执,但非常可爱。帮客人找零钱的时候他对店员说:“小医生,快帮我们找一些零钱,我们缺零钱缺到要被客人打死了。”给客人介绍最好的欧式面包时也不忘调侃自己:“要是更讲究一些,不要油、不要糖,选欧式面包,那个贵得死去活来,被人骂开黑店就是那玩意儿。”又委屈道:“那个真的是我们从德国进口来的原料,真的不怪我们。”

老爹从来不在面包的包装和店面的装潢上下功夫,在他看来,把钱花在原材料上更加实在。老爹有一手好技术,但从来不做哗众取宠靠造型取胜的产品,甚至还要综述200字教育顾客不要吃外形美观的翻糖蛋糕。

这样一个固执又可爱的老头天生自带光环,14年来,老爹从没拿过店里一分钱工钱,花的都是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哪怕不赚钱,也要和这个浮躁时代抗争到底。

这些年,员工们底薪一直是2000元,但却愿意一直在这家店干到老,最长工龄的面包师傅已经呆了14年,任房价物价生活成本怎么涨,愣是一个也没离开。在北京,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他们戏称这就是一个大傻子领着一群小傻子开的店:“知道的以为我们是宝,不知道的以为我们是草。”

有人质疑红炉磨坊“薪资不够,理想来凑”,但对于一个工厂拆迁6次没有分文补偿,依旧与各种黑白势力斗智斗勇坚持营业的企业来说,对于这些质疑无需任何回应,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试问中国商界有几人能如老爹这般让员工死心塌地?

提起做面包老爹会滔滔不绝,曾有人这样私下提醒他:“不要老提面包,他们都在偷偷笑你,陈英士的嫡孙沦落到这把年纪还在卖面包。”老爹却不以为意,“陈家的子孙到了这个岁数还要靠手艺生活,这才是值得骄傲的。”

“就这样,红炉磨坊死了”

在美国,老爹的面包一律按照“餐饮界的铁则”定价:原料价格占售价的三分之一,固定开支如房屋水电费占三分之一,利润三分之一,红炉磨坊面包也是按这个铁律来定价的。但他没有料到,北京房租恐怖式的上涨,还有翻倍的原材料价格,都在侵蚀他的利润。红炉磨坊至今仍然处于亏损的状态,没有真正实现盈利。至今仍要靠美国那家店的盈利,来支持店里每月的租金、水电和人工等店内开销。

2016年12月份,红炉的营业额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线上线下都有明显甚至成倍增长,微信粉丝也增长数千,照此势头,扭亏为盈已经指日可待。但就在这时传来了噩耗:红炉磨坊因为加工厂不到475平米,生产许可证无法延期;一家2006年开业的天津公司把这家2002年开业的公司以侵害商标为由告上了法庭。双重打击下,红炉磨坊撑不下去了。

在红炉磨坊的玻璃柜上摆了一排小皮鞋造型的面包(不售卖),不要小看这个技术,全北京能做出这样造型的面包店没有几家,老爹开玩笑说“等哪一天店开不下去了,我们就去做皮鞋。”没想到一语成谶。

2017年1月13日,红炉磨坊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1月25日正式关门。消息一出引发了大量顾客的惋惜,在声明的微博下,有老主顾将老爹“十年如一日的保持纯粹和古朴”称之为匠心,也有人感慨,“满满的记忆就要消逝了。”还有人评价“对红炉磨坊一直坚持无添加的理念充满敬意,订过他家的圣诞面包史多伦,好吃到世间无二!”

思考:匠心已死?

▲红炉磨坊关门了,面包老爹最后的坚持和尊严

红炉磨坊最终还是关门了。它会不会重启,现在还很难说。从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来看,还没有完全放弃归来的计划。老爹目前的生活也主要是去拜访老员工在其他城市开的面包房,教授新款面包的制作工艺。

老爹有个心愿“假如我的店挣了钱,我会成立一个商品研究开发部门,我要用高薪在全国找高级的做面食的中国师傅,让他们放弃之前的那一套,学习西方标准化的技术,学一两年之后再把原来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推广出去。”十四年过去了,老爹的心愿并没有达成。

以商业案例的眼光看,红炉磨坊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它却倒下得让人格外心疼。

许多面包店都说自己无添加,但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无添加”三个字说起来很简单,好像只是炒菜不放某调料而已,其实背后的代价旁人难以想象。

本质来讲老爹不是商人,他来北京开店的初衷不是赚钱,只是想让中国人吃到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所以他把引进最好吃的欧洲面包作为第一使命。

老爹的面包店开不下去,不仅是政策的制约,更多的是老爹对商业和世俗的不妥协。快消时代,有人把匠心用到极致,却依旧难逃失败的命运。难道不迎合不妥协不随波逐流不靠套路,只凭良心认真做产品这条路真的走不通吗?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红炉磨坊:亏了14年坚持营业,这次是真死了(创日报)

就这样,“面包老爹”的红炉磨坊面临关闭(腾讯大燕网)

红炉磨坊关门了,面包老爹最后的坚持和尊严(每日人物)

面包老爹陈泽祯(央视《人物》)

陈泽祯资料背景介绍 红炉磨坊为什么关门真相(七月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