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亿中超”背后的男人

两年过去了,背负着“80亿中超”的李义东依然不停地面对怀疑。一个天生的超级业务员,理想主义的拥趸,却绝非传统意义上合格的商人。从华人文化,到乐视,再到苏宁,他周旋在资本之间显得格格不入。现在,他还要背负着80亿继续走下去。

李义东。

直到今天,几乎在任何公开场合,他都无可避免地会被人问起两年前以80亿元买下中超五年版权的那一刻。所有初识者都好奇,这个有些发胖、面容冷峻的上海男人是怎么想的,2015年9月25日,李义东的公司体奥动力,以比第二名竞标者高出近一倍的价格,成功拿下中超联赛未来五年的版权。

对当时的中超来说,80亿元不仅是一个天价,也代表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家借此成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定价者,前无古人。

在那之后,原本并不出名的李义东和他所创立的公司体奥动力一夜间登上头条。所有人都对这个价钱很惊讶,中超真的值80亿元吗?李义东是谁?体奥动力又从哪儿来?

即便你是个球迷,也应该没听过李义东。更不会知道,你所收看的几乎每一场国内足球比赛,可能都和他有关。李义东一手创立的公司体奥动力如今手握中超、亚冠、中国之队等几乎所有国内足球比赛的版权资源。在这个领域,这家员工不多,资金不雄厚,也没有太多显赫背景的公司早已没了对手。

如果放在其他行业,这听起来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商业故事。但轮到中国足球,人们就并不这样想了,有关80亿元是否物有所值的争论直到今天还在继续。而处于风波中心的李义东只做了很少几次公开回应,效果一般。争论双方各恃有理,并无胜负。

“我从没后悔过。”像过去两年每一次回答这种质疑时一样,2017年6下旬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身穿一件红色polo衫的李义东看起来很放松,他一脸淡然地说,80亿元也并不是他的底牌。

从一个音乐电台主持人,到中国体育界的版权大佬,从带着朴树去校园免费巡演,到拯救篮协为CBA“续命”。李义东看起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着绝对的自信。他个子不高,目光犀利,脸上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

但伴随着80亿元的非议,在这个行业摸爬了15年,经历过中国足球最“黑暗”的时期,自以为熟悉了规则的李义东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因为“一杆清台”拿下中超版权,他一度遭到曾经“盟友”的围剿,这令他差点在80亿元的第一年就搞砸了一切。

但他压根不想去理会资本逐利的那套逻辑,也不向所谓的大公司妥协,更完全看不上那些以财富标榜成功的商人。某种程度上,他自己看起来也不像个纯粹的商人。

喧嚣过后,80亿元中超似乎从未给他个人真正带来什么。他没什么特殊背景,也没有曲折传奇的创富故事,其所拥有的财富也和富豪榜上那些人全不相当。到今天人们最感兴趣的,也是这个叫李义东的上海男人还会做出什么令人惊讶的事。

“除非我能继续以民营的身份,拿下世界杯版权,否则这一行已经没什么能让我激动了。”他一边,一边给自己倒上一杯茶。在他办公室窗外,正好能看到一所学校的足球场。

“天意怜幽草”

1967年出生的李义东与著名歌手张信哲的生日只差一天,他俩还曾一起过过生日。在1990年代,他整天和各路明星混在一起,给李玟、王力宏做歌迷活动,和宋柯高晓松喝酒吃饭,带朴树去校园推广,免费巡演。他对那时的朴树印象很深,觉得他蛮有个性。

音乐是李义东年轻时的两大爱好之一,另一个就是体育。但他很少和别人谈到过去,他的奋斗经历和他的性格一样既简单又复杂,但总体来说算是一帆风顺,努力就有回报。他自己总结是运气很好。“天意怜幽草”。

李义东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惶惶然闯荡两年多之后进入音乐行业,从音乐电台的主持到当时国内最大音响出版社的企划主任,六年间见惯了各路明星,从此对这行不再兴奋。1998年,出于对音像行业前景的不看好,他辞掉工作,开始一边待业一边学习炒股。

到2000年,有一次他和朋友在饭桌上聊天,对方说起他们正在给柳海龙(著名散打运动员)搞一个赛事叫“散打王”。李义东当时建议朋友应该像国外一样尝试卖版权,而不是单纯收广告。朋友觉得这个点子不错,便邀请他一起帮忙。

从那时起,他迈入了自己少年时的另一个兴趣,做体育,且一干就是17年。

“当时我也在想一个事,就是北京可能会申请到接下来奥运会的主办权,我那时就觉得,中国可能会在2008年拿到。如果拿到,中国体育版权就总会有规范化的一天。”

这种直觉今天看来让人觉得和赌博无异。但李义东信誓旦旦,他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2001年1月5日,他揣着隔天从麻将桌上赢的3000元——全部的家当,只身前往北京,开始做散打王。

那时中国体育版权行业还是一片空白,比赛的转播权和各体育协会完全无关,只要和各地电视台打声招呼就行,甚至还有电视台之间互相怄气,你的队伍来我这里比赛,我就偏偏不给你信号。足球篮球都是如此,更别提散打。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建立规则。李义东开始给各个电视台打电话,争取播出时间。他当时在屋子里挂了一面中国地图,每谈成一个地方就插一面红旗。

最后用了两个多月,他基本靠自己就谈下了六十多个电视台。同时转手将这档节目卖给了亚视。“当时也不是很贵,几千块一集,一个赛季下来有几十万。”

在那个完全草莽,没有任何参照物的年代,散打王的成功让李义东看到了希望,也让更多的圈里人认识了他。很快,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长何慧娴找到他,问有没有兴趣接手新一年的CBA联赛。

当时CBA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关注度。那一年,由于赞助商爱立信的退出,CBA一度面临办不下去的局面。但李义东不以为然,他直觉上认为国家级的职业联赛,会比散打王更有前景,于是痛快答应。

和散打王时一样,李义东带着两个人,挂靠到中国体育报社的中广网的一间合资公司下。办公在当时的中国报业总社,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还要和别人合用一个有长途信号的电话传真机。那边只要一打电话,他们就收不到传真。

当时CBA也没什么广告,而且只有主场比赛——比如上海队去北京打,北京觉得比赛还行,可以播,但也不会给上海信号。所以当时CBA一个赛季的转播总场次只有150场。

接下这个活后,李义东一开始就从白马广告那里找来了600万元投资,那是一家当时国内最大的广告公司,已经在港股上市。据李义东说,因为白马当时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是家美国公司,而篮球在美国是热门,所以投资CBA能让他们的上市公司讲一个很好的故事。

靠这些钱去运作,李义东又一次挨个给地方台打电话,有队的打,没队的也打,只要答应他的条件,带上白马的一部分广告。巧的是,由于中国男足首次世界杯出线,央视决定不再与各地方台分享2002年世界杯版权,地方台的体育节目出现一定空缺。这正好帮他在那个时期推广CBA。

在他努力下,那一年CBA结束时总播出场次达到了2100多场,比一年前翻了十倍不止。倍增的播出量又为联赛吸引到新的赞助商,摩托罗拉决定在那一年以2700万元赞助CBA。

李义东不仅挽救了联赛,还破天荒让原本到处付钱播出的中国篮协收到了钱。彻底打破过去CBA完全靠赞助商给钱,再由篮协掏钱找电视台播的局面。这很快就被体育总局竖为标杆,到第二年,甲A又找到了他们。

“那时候做的事和挣钱没关系,就像破冰之旅,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是什么结果。”李义东说,当时行业里完全没有规矩,他们很多都是借鉴过去音乐版权的做法。“当时央视和甲A的版权协议就一页纸,到我这,好歹变成五六页了。”

至此,1989年毕业时那个少年似乎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李义东以拓荒者的形象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后来专门成立体奥动力,开始专注做体育版权分销生意,事业渐渐进入轨道。

今天回头来看,李义东的奋斗并不能算轻松,单就一家家电视台的游说,就可能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工作,他口才不错,天生是个超级推销员。

但现在,已经几乎走到事业顶点的他,更愿意将这些解释为虚无缥缈的运气。“在关键的点上踩对了,像是接受了某种召唤去做这些事,其他都不重要。”

“比如北京为什么会拿到奥运会,当时我也说不出来。”

背上80亿

在去年体奥动力与乐视体育签下两年价值27亿元的版权出让仪式上,前国脚兼现场主持人李金羽曾感叹:80亿元是他们那个年代不敢想象的数字,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来了。

2015年9月25日,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和中国足协的官员,以及来自广东、上海的三家电视公司的代表们,一起坐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准备进行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历史上首次版权竞标。

起价只有3亿元,竞标者陆续交出了装有自己报价的信封。最后开标,80亿元,体奥动力成功拿下2016-2020年中超版权,比后来公布的第二名高出近一倍。李义东并没有去现场,但这都是他的授意,他后来回忆说,竞标过程中的一切都在自己预判之中,这叫“一杆清台”。

李义东和他的体奥动力火了。要知道,2014年中超联赛的版权仅卖出了8000万元,而李义东一下就将门槛抬高到了平均每年16亿元,比当年英超、西甲以及NBA这三项赛事在中国大陆版权费的总和还要多。

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央视《天下足球》的主编朱晓雨在微博上公开打趣“以后吃炒肝,可以吃一碗倒一碗!”这种略带讥笑的话,最符合人们的情绪,它很快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引用。

以今日中国足球的现状,以及中国职业足球联赛早年种种不堪的履历,李义东的80亿元被人质疑不无道理。对于外界各种评价,李义东却毫不在意,“中国体育产业需要有一个新的坐标系,需要重新设置它,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斤斤计较。”

他当然也有自己的算盘。“80亿元是基于当时局面的动态估值,我们觉得当时需要拿出这样的价钱。”他称自己参考了乐视拿下英超香港版权的代价,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足以支撑80亿元的消费。事实上,如果拿80亿元,和国外其他联赛在本国的版权售价比较,中超依然相当便宜。

而且,中超80亿元版权合同实际是五年分阶段付款,前两年每年10亿元,后三年每年20亿元。也就说只要能以每年预定价格成功分销,体奥动力实际不需要拿一分钱出来。

事实也确实证明了李义东的判断。体奥动力在拍下版权后仅四个月,就以每年13.5亿元的价格将未来两年的中超新媒体版权独家卖给了乐视体育,虽然后来乐视发生资金链问题,原有合同在执行一年后终止,但很快苏宁就以同样的价格继续接盘。

李义东前两年每年10亿元的担子,就这样化解。在背上80亿元之后,他的公司也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由于几乎手握所有国内足球赛事版权,这家公司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和中国足球的兴衰绑定在了一起。

但找到下家,并不意味着完成任务。李义东还要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想办法让中超更受欢迎。但不久前,足协下发新规,要求今后中超每场比赛,首发队员中外援的数量要和U23队员相等。以此来遏制金元足球的蔓延,并利用联赛来培养青年球员。

把更多的青年球员放入首发名单会直接影响到球队战术和比赛质量,这项新规随后在足球圈引发巨大争议。在最近一场北京对天津的中超比赛里,天津队就为了规避新规,在开场不到十分钟后便将U23队员杨立瑜换下,换上原本的主力队员胡人天,过早浪费换人机会也导致他们在收到一张红牌后无力调整,最终2:0输掉比赛。

“现在的新政完全是在下降中超的观赏水平,我甚至无法和足协去量化损失,它令整个系统都确实面临着不确定性。”

为此,李义东甚至不惜在各个公开场合批评足协,痛斥规则制定者毫无发展眼光。完全不顾自己以后的生意都还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我们一直都是靠专业吃饭,犯不着和你有太多交情。我几乎不去足协的办公室,这么多年和他们的交情,也仅限于一年吃一两次饭。”

旁观者当然可以把这视为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但你也无法忽视他们为推广中超所做的贡献,2017年,体奥动力和IMG联手拓展了中超的海外版权覆盖,播出范围由71个国家和地区增长至96个。

在今天中国足球相比世界水平差距极大的现状之下,你实际很难分清,一肩挑起80亿元重担的李义东,所做的事到底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整个足球产业的兴衰。

夹在资本之间

当体奥动力将中超版权卖给乐视体育时,曾有人评论这是“蒙眼狂奔”,毫无理性可言。在乐视资金链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乐视体育尴尬违约之后,有人甚至在知乎上提问,体奥动力和代表苏宁接盘版权的PPTV,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体育?

太多人不理解李义东为什么要给自己背这么重的担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逻辑,以至于80亿元在外人看来是能够压垮一切的稻草。李义东很少解释。偶尔与别人针锋相对,他甚至干脆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态度——他称自己最骄傲的就是公司一直只有1亿元的资金,但他却用这1亿元撬动了整个中国足球的所有核心版权资源。

资本显然难以接受他这种大冒险式的傲慢。此前高调入股乐视的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就曾说,“我不懂足球,但中超去年13.5亿元一共收了5000万元,亏了13亿元,这就是神经病。”

乐视体育亏钱也许并不能直接怪罪于李义东替中超标上的高价,它还与乐视体育自身的运营有关。但这背后说明,对中国体育产业,资本有资本的看法,李义东认为今天中超最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价值体系,所以他任性地抬高了所有人的准入门槛。但资本更在意的显然还是它能否真的赚钱。

李义东自己也是直到后来才发现这种差异——即便是站在自己身旁的“友军”,也不一定完全认同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李义东一开始并不倾向于选择乐视体育,他遇到了自己想不到,外人也看不到的问题。

“他们(阿里和腾讯)给过我一些诱导,说起码会成为版权的购买者,或者支撑方的,我当时还觉得因为股东关系要打点折。但其实,不仅没有购买,在某种程度上,还让其他人压价,抵制我。那时我才觉得,当你想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那么多人愿意看到你成功。”

阿里巴巴和腾讯集团,都是华人文化的投资者。华人文化则是体奥动力的控股股东。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但这两家互联网领域的巨头,近年来也都在争夺体育版权市场。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两年前与李义东一起争夺中超版权时出价40亿元的中视体育,背后就有阿里巴巴的影子。

“在这种情况下,以我的个性,是绝不会向你阿里、腾讯低头的。”在意识到这个局面之后,李义东只好尽快开辟新战场,体奥动力最终在很短的时间里与乐视达成了交易,从而避免第一年就出现大问题。

李义东看起来性格坚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极有信心。在拿下80亿元之前,李义东曾问过华人文化董事长黎瑞刚:“这个是不是要拿?”

“一定要拿。”

“那你不用管了,这个完全由我来负责。”

在拿下80亿元之后,作为股东方的黎瑞刚和华人文化在各个场合都给予李义东声援。他们曾是复旦校友,黎瑞刚比李义东低两届。他们互相很早就认识,初次相识时,黎瑞刚还对李义东说自己曾听过他主持的音乐节目。

但生意终归是生意。当谈到与华人、与黎瑞刚个人的关系时,李义东说:“我只有一个细节给你。80亿元之后直到今天,我们没有为这件事喝一杯酒。大家没有庆祝,没有为这件事击掌。没人为这事来专门找过我。”

李义东依旧那样决绝。当问起他在发现阿里和腾讯的行为之后是否曾试图沟通时,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是绝对不会示弱的。做体育我觉得还是要有血性,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要赌一把,你要知道你能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心里会有赌气的成分。要有去搏的精神。体育不是那种今天投钱明天就能产出的。也不会有明确的逻辑告诉你这样一定是会赚钱的。因为体育本身的魅力就是对结果的未知。所以你不代表血性,也不会这样。”

这种性格,伴随着李义东的职业生涯。去年版权出让给乐视之后,苏宁老板张近东就曾在和他一起看球时问“为什么不卖给我?”李义东当时回答:“一直在和你们谈,但你们只说愿意谈,不拍板,我也没办法。”事实上,苏宁当时虽然有意愿,但对于80亿元中超的第一年,谁也难免会有观望情绪。

“可能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我卖不出去,我只能做给你看。历来我唯一的一个习惯,就是要做给别人看,没有你我也能趟出条路来。”

商人最先思考的永远是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李义东看起来却故意不愿去理解这种思维。

在今年苏宁旗下聚力体育宣布接手2017年中超新媒体版权的同时,一则消息也开始在坊间流传,苏宁将取代华人文化成为体奥动力新的控股股东。

今天的苏宁已经显示出它在体育产业的熊熊野心。他们自2015年起陆续收购了国内、国外多家足球俱乐部,同时投资并购了包括懂球帝等内容出口,旗下PPTV还陆续吞下了西甲、英超的独家全媒体版权。

但李义东在见到界面新闻记者的一开始,就坦言自己已经厌倦——被夹在资本之间并不是他失去动力的原因,足协的新政,以及靠着多年积累成功拿下80亿元后兴奋点的缺失,才是真正的原因。

“从2014年开始我就不签任何字了。公司的人事权、财务权统统不在我手里,你说我还在乎吗?”

“我不在乎了”

李义东很少接受单独采访。观察他不能离开他的成长背景。60后,1980年代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他们这一代人今天大多走在时代前端。同是这样成长背景,与李义东彼此相熟的高晓松也曾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里,毫不谦虚地评价,“那是白衣飘飘的年代,女生不贪财,男生不怕死。”

谈起自己的公司,他很少激动,资本之间的尔虞我诈,也很难触动他的情绪,只有在聊起过往的时候才能看出他的喜好。“我怀念80年代,那时人们的心态蓬勃向上,你会觉得个人有无限可能,未来也有无限可能。不像现在。”

他说自己不喜欢做重复的事,今天在这行已完全是疲惫的状态。“除非我还能拿下世界杯版权,否则已经没什么让我激动的了。”

但他一手创立的公司眼下却处在一个最忙碌的时候。体奥动力接下来还有三年的中超版权需要运营,除了国内各项赛事,他们还握有德甲、日本J联赛、澳超以及WBA的赛事版权,版权运营和信号制作也还有许多方面可以优化。

此外,设法进入资本市场,对于他们这样完全轻资产、但现金流并不算充沛的热门行业公司来说,依然是件大事。体奥动力去年也曾试图借壳上市,最终因为不满足并购重组的新规而搁浅。

今年50岁的李义东看起来还有很多事可忙,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还远没有到可以退休的时候。

有熟悉他的人评价,李义东是个简单又复杂的人,一方面他的理想主义让人觉得血气方刚,另一方面他处事老练,从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人。比如他不喜欢周末,但却从来不要求员工加班。他称开拓事业的满足感远远大于挣钱,但他也经常对管理层说,不要有太强的使命感,也要去想能挣多少钱。

他一面说着自己不在乎了,一边因为足协的新规,乃至中国体育整个系统存在的问题而到处呼吁。他一边把自己一手提拔的职业经理人赵军捧上前台,高调地称她“80亿姐”,自己隐匿幕后;一边却又开玩笑说公司群里只要赵军说话随时都有人附和,但自己讲话却经常无人搭理。

“他是个很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所做的事业也很热爱。只不过他今天的想法并不一定都适合当下的情况。”上述人士这样评论道。

16年行业履历,经历过中国足球最黑暗的年代,他的工作无可避免的要与官员打交道。在中国足球黑幕频出的年代,他也经历过诱惑甚至威胁。此前当体奥动力此前拿下各类版权时,曾有人暗示他要去“打打招呼”、“拜拜码头”。但这位成长在特殊时期的复旦毕业生却对此有着天然的警戒,他自称从不愿接触“桌子底下的事”,宁愿事情做不成,也不想授人以柄。

他并没有什么背景,父母都是普通的教师,今天的成就一多半也是得益于当年国内体育版权一片荒蛮。谈到事业,李义东形容自己就是靠手艺吃饭,他常常给员工讲一个“假肢理论”——在别人没有能力的时候入手,让他习惯,对你产生依赖,就好像人的假肢一样,用习惯了,他原本的功能都会萎缩。

80亿元的重担,李义东还要再背三年。事实上,除了和他一样的版权从业者,李义东的80亿元造福了中超联赛的每一个人,足协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礼包,各俱乐部的年度分红也因此而暴涨。但这些人中也没有太多站出来公开支持他的判断,反倒是他因此而遭到了各路资本的计算。

未来的中超会是什么样?能有多高的商业价值?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若干年之后大概还会有人站出来,将这个赛事拉向另一个高度。

“不能说后无来者吧,但至少前无古人。起码在中超联赛的历史上,我留下了名字。”

然而,他一脸淡然地说,“我已经不在乎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