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一二线城市供地政策应“解放思想”

连平表示,对大城市而言,长期健康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比守住郊区耕地防线更重要。

图片来源:东方IC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撰文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失衡主要不是需求侧问题,而是供给侧问题。但迄今为止的供给问题并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他认为,一二线城市土地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他在《上海证券报》博客专栏写道,以北京为例,其城乡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15%左右,而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只占28%。于是就出现:一方面房价持续大幅上升,居民购房成本大幅增加,由于劳动力和租金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导致城市竞争力被不断吞噬;另一方面则是大片郊区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等农作物,默默地在为中国的农业贡献着绵薄之力。

“对这些大城市而言,长期健康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比守住郊区耕地防线更重要。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解放思想,通过改革将这些一二线城市中的部分农田用某种形式释放出来,平抑城市过高的房价。”连平说,比如重庆推行的地票制度置换耕地,通过自然村的复垦来置换大城市合理占用的农田,都是十分有益的探索。

有观点认为,大城市增加居住建设用地会导致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连平表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他说,供给增加并不意味着需求管理完全放开,可以通过严格的外来人口购房管理,控制人口流入的规模、速度和节奏。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下一步城镇化的主要途径,伴随着地理空间的收缩,城市群中的小城市居民能够在较低的居住成本下享受到大城市的各种资源,这些中小城市的迅速崛起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城市人口流入的压力。”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并要求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

连平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对基本矛盾,土地使用由地方政府决定,而人口流向和住房需求则由市场经济规律主导。这种资源错配的状态不可能通过地方政府自发地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且多年调控经验已经证明,中央政府定性要求下,地方政府在管理上仍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变通空间,因此约束力较为有限。

他认为,从中国的国情看,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除了需求管理和市场价格管理外,最为关键的仍是供给管理。供给管理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真正确立供给侧最为重要的理念,切实尊重经济规律,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谋划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二是通过落实强制性举措,督促地方政府持续保持土地供应的意愿,避免官员不作为和短期行为;三是通过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保障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拥有充裕的土地资源,以有效平抑市场供求不平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