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拟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 引入逆周期因子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

图片来源:东方IC

周五,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计划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对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回应称,近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自律机制秘书处表示,引入逆周期因子的主要考虑是,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此次以工商银行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并经进一步研究讨论,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

周五上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已于本周通知中间价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

彭博提供的新公式为: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知情人士称,对比新旧公式,当前的央行系数设置下,逆周期调节因子会削弱上日16:30收盘价对中间价的影响,减少市场过度波动给中间价带来的冲击。

民生证券研究院专题及海外研究负责人张瑜认为,中间价机制调整,整体是为后续的政策打个提前量,预留好政策空间与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她说,具体而言有两个目的,一是从贬值位置而言,美元目前的位置是比较明确的低点,后续很可能会修复,由于人民币前期在美元走弱的时候没有升到位,后续美元如果走强,人民币中间价贬值很容易触碰到“7”这个关键位置。由于目前中间价机制较为透明,美元升值势头一起,很可能触发市场重新燃起一小波导致人民币贬值的交易惯性。

其次,她认为,从配合金融“去杠杆”的角度来说,6月银行自查结果出来及监管细节落地,很可能会有一波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在整体流动性收缩下,股债波动可能加大,叠加6月美元加息大概率落地,怕有一定的情绪传染,触发资产价格的联动。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称,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在美元指数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多数时间都在按照“收盘价+一篮子”机制确定的中间价贬值方向运行。分析显示,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部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商通过一些具体的模型设置予以矫正,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中间价形成中有所反映。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外汇交易中心称,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中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实地体现外汇供求和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外汇交易中心表示,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以下为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以及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进程: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参考收盘价决定第二天的中间价,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日浮动区间±2%。

2015年12月11日,央行推出“收盘价+篮子货币”新中间价定价机制,加大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力度,以更好地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2016年2月,人民银行公开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定价规则具体内容,即当日中间价=前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前日中间价)+(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前日中间价)]/2。同上述公式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式是:当日中间价=(前日收盘价+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2。该定价机制提高了汇率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

2017年2月,人民银行将中间价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时段由24小时调整为15小时,避免了美元日间变化在次日中间价中重复反映。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