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出炉 将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郭金龙强调,编制好面向未来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目标定位。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今天(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市委委员和不是市委委员的北京市的中央候补委员,首都主要高校国企、各区各部门负责人用一天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讨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一致同意将《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市长蔡奇就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指导思想、主要特点、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若干重点问题作了具体说明。在随后的分组会上,大家认真审议《总体规划》,一致认为:

“《总体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明确了北京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了破解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的一揽子方案,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规划方案,一致同意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这次总规编制,是在我国进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迈进的历史节点开展的;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市上下在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城市发展实现深刻转型的基础上开展的;也是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北京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条件下开展的。”

郭金龙强调:

“编制好面向未来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关键是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做好首都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持续深化学习习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思想内涵,自觉对标对表,努力形成生动实践、结出丰硕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是这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我们再一次深化了对首都核心功能的认识,深化了对建设和管理好首都重大责任的认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国家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京举办的重大活动更加频繁,首都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重大政治要求,要充分体现在总体规划编制中,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郭金龙专门点出总规编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三个关系:

1、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北京的发展是首都发展,北京的规划是首都规划,最核心的就是'四个中心'。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始终将‘都’摆在首要位置,自觉从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高度审视和把握首都工作,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使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和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2、牢牢把握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在首都工作的同志,更要把讲大局作为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政治纪律来执行。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四个中心’抓好了,经济社会发展就自然在其中了。要自觉把服务与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建设'四个中心'带动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新产业等发展,特别是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使北京的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更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

3、牢牢把握谋划长远与狠抓当前的关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可循。我们既要胸怀全局,观大势、看长远,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央对首都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首都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工作规律,努力拿出一个好规划。同时,又要立足当前和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牵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小胜为大胜,让人民群众一天比一天更有获得感。

郭金龙指出,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蓝图,也是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综合方略。要通过编制总体规划,更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深刻地认识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成因,提高各方面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城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五项要求:

1、严格把住红线约束。这次总规编制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要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瘦身健体’,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

2、不断完善城市体系。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目的就是改变单中心聚集、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要积极推动城市功能重组,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发挥新城多点支撑作用,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3、深度融入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上持续用力,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积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形成与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4、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努力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鲜亮一些,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完善保护实施机制,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文物保护腾退、平房区更新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老城整体保护,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发挥出更大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5、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力抓好规划实施,在解决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各方面工作都要见物见人,抓住服务保障这个重点,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郭金龙强调,总体规划经中央审定,就是中央的要求、中央的决策部署,必须坚决抓好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要强化大局意识,自觉服从首都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找准发展坐标和努力方向,共同把首都工作做得更好些。

要严格按规矩办事,坚持依法办事,自觉接受总体规划约束,建立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城市体检’评估机制、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保障规划有效实施。

要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切实做好规划公开和解读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得懂规划,知道身边每一块土地的用途,方便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营造全社会敬畏规划、遵守规划的浓厚氛围,使规划实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保证规划‘阳光’运行。

——【规划送审前】——

历时三年 七易其稿

吸纳意见建议5200余条

特别奉上本版总规送审稿形成的简要历程,让小伙伴们看看事关北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对做好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期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精神,谋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2014年北京正式启动了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次编制总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总规编制工作,坚持开门编规划,采取“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模式,共开展了38项重点专题研究,召开了40余次专家研讨会,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汇聚各方智慧。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做好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并以此为根本遵循,在已有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各方智慧,反复对总规文本进行修改完善,至今已七易其稿。

其间,北京市专门向住建部作了汇报,并认真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意见;先后召开系列座谈会,广泛征求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各区委区政府及市级各部委办局、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市人大、市政协进行了审议和协商,并根据意见建议作了重要修改。

3月29日至4月27日,在规划展览馆对规划草案成果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公示。前往现场参观的市民达2.58万人次,通过现场留言、网络留言、发送邮件、信件等方式提出了1.15万条意见。其中,与总规直接相关的意见3600余条,采纳了3100多条,意见采纳率约88%。

4月1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审议。按照各方审议意见,对规划文本进行了160余处修改。

4月28日,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第34次全会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审议,按照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对规划文本进行了100余处修改。

5月5日,市委常委会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各位常委共提出22条重要意见,都作了修改完善。

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总规编制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通过各种方式共收集到意见建议5200余条,市委市政府都进行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到总规文本中。

至此,首都美好蓝图初步绘就,正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号“识政”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