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才华催生“三观不正”?如此“黑色幽默”令人“提心吊胆”

近年来的国产喜剧或多或少带有“三观不正”的某种缺憾,对底层边缘人物的矮化趋向,令人担忧。

文|云飞

喜剧电影里,笑料不能“只是作为被抽离了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搞笑对象而存在”;“戏仿”和“恶搞”,也不能仅仅作为取悦观众、获取观众廉价笑声的一种手段。在让观众发笑之余,对社会不公的嬉笑怒骂,对困顿现实的批判嘲讽,才是一部高质量喜剧的应有之义。

有闪耀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的良好口碑,有香港导演尔冬升零报酬出任制片人为其“背书”,有“2017年又一部《心迷宫》与《烈日灼心》”的强力点赞,还有《驴得水》走红后女神任素汐的再度出演……尽管只是导演李雨禾的长片处女作,《提着心吊着胆》却赚足了话题,其年度小成本喜剧的态势为坊间热议。

事实上,悬念从始至终的《提着心吊着胆》质量不俗,其观影感受可谓畅快。多线索环形叙事、闪回与拼贴的剪辑技法、黑白默片元素的神来之笔,都让《提着心吊着胆》颇有当年《疯狂的石头》显露出的灵光与才气。

但狂欢化的恶搞、赤裸裸的性展示、粗鄙乡野生活的矮化呈现、以及直男癌视角下的女性形象,都让观影后回味《提着心吊着胆》时略有不适——近年来的国产喜剧或多或少带有“三观不正”的某种缺憾,对底层边缘人物的矮化趋向,令人担忧。

1环形多线索叙事:与《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

一般认为,投资在1000万以下的喜剧电影被称作“小成本喜剧”。这种以“恶搞”、“戏仿”为艺术特点的电影类型诞生在消费主义浪潮之下,它试图通过戏谑、解构、娱乐、游戏现实等诸多方式,来消解传统电影的审美价值,展现戏剧人物的草根性以及反叛精神。其美学特征,正以批判现实、讥讽不公、同情弱者为圭臬。

“24天拍完”、“剧组吃不上肉”的《提着心吊着胆》,就是这样的小成本喜剧。从电影技法上看,《提着心吊着胆》完成度不俗。李雨禾在电影中致敬了《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等诸多黑色幽默影片特有的叙事技巧,多条叙事线索同时推进,环环相扣又犬牙交错,形成彼此呼应又互文的奇妙结构。

不举男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遂买凶杀人;胖瘦大盗抢劫成功后逃逸,两人看似亲密无间却又各怀鬼胎;小镇青年伪装成富二代,试图约炮性感女神……夜黑风高的夜晚,杀手如约而至,凶悍劫匪与露水情侣又意外闯入,局势陡然变得微妙与荒诞起来。

演进飞快的叙事节奏、交错进行的拼接方法、多时空下的蒙太奇,让《提着心吊着胆》有着鲜明的黑色幽默风格;其对东北方言的运用,同样让观众想起《疯狂的石头》里如神来之笔的重庆话。粗犷豪放的影像风格,甚至颇像《无人区》里的色调。

《提着心吊着胆》在各地试映后口碑不俗,“它就是今年的《心迷宫》,环形结构,层层相扣”、“悬念设置精巧,配乐推动怪趣,演员表现酣畅”、“国产片里能用这种表现手法讲好故事的,《疯狂的石头》是一个,《心迷宫》是一个,《提着心吊着胆》是一个”。

诚如业内观点指出,《提着心吊着胆》为代表的小成本喜剧,“它强调喜剧的消解性等后现代特质,在电影语言、叙事技巧、情节设置、人物造型以及文化内核上都进行彻底的后现代解构,表现出了一种玩世不恭、颠覆崇高价值、拒绝深度思考等虚无主义的叙事风格”。

2底层人物群像:赤裸裸的性挑逗与金钱崇拜

《提着心吊着胆》和它的前辈们一样,试图把电影故事用调侃的艺术手段加以夸张,折射出现实的荒唐情景,勾勒出底层人物的生活群像:不能房事的旅店老板,求助于小镇诊所的“偏方”;医生原来是贪财成命的江湖游医,满嘴跑火车忽悠技能MAX;沉迷于网游的小镇青年约炮娴熟,却是遇事甩锅的软蛋;本以为能钓到金龟婿的女神,其实是包装得严严实实的人造美女;至于笨头笨脑的胖瘦劫匪,本就是面目可憎的不法之徒。

可以说,国产小成本喜剧已经在描摹底层人物群像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自2006年宁浩《疯狂的石头》问世开始,宁浩的“疯狂”系列与《无人区》《心花怒放》、马俪文的《我叫刘跃进》、阿甘的《高兴》、杨庆的《夜店》、陈建斌的《一个勺子》、闫非与彭大魔的《夏洛特烦恼》等作品,都在用离经叛道的方式,展示主流生活以外的边缘人群。

电影中的主人公们机关算尽又自作聪明,自私怯懦又贪婪成性,荒唐可笑又可怜可气,其鲜明的性格及人性弱点,正是观众自我的某种观照;而面对命运漩涡来临,却又无法自拔的人生抉择,给普通人提供了日常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参考坐标。

然而,国产小成本喜剧对边缘生活的展现以及底层人物群像的描摹,似乎越来越多带有猎奇式的动因。在郭涛与田原主演的《高兴》里,充斥着贪吃、爱钱、性隐喻,底层人物有着相当的粗鄙化倾向;而在《提着心吊着胆》里,“屎尿屁”的重口段子已经成了影片的一大卖点——从指向男性阳具阳痿的海报,到“提心吊胆啪啪啪”的slogan;从对高超性能力的强烈追求,到车震的直接呈现,都展现出影片试图打“擦边球”来自我营销的路数。

随着中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2009年《高兴》的性还在用“挠脊背”、“打气爆胎”、“搅拌鸡蛋”进行“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隐射,2017年上映的《提着心吊着胆》已经是“明目张胆”。用粗鄙化底层人物的方式,来满足观众某种难以言明的优越感,并不是国产小成本喜剧值得鼓励的创作方向。

金钱崇拜则是底层人物人设上的又一显著特征。无论是《疯狂的石头》围绕玉的故事展开,还是《高兴》“亲吻着残留‘臊子面’味道的纸币”描写,抑或《提着心吊着胆》劫匪与医生对金钱的膜拜,虽能辅佐笑料,却也有过于迎合观众的猎奇需要。

3叙事才华背后:“荒诞喜剧”亦需人文关怀

某种程度上讲,《提着心吊着胆》用抽丝剥茧的“剥洋葱”方式,展现了年轻导演在电影叙事技法上的能力与野心,但惊鸿一瞥后的审问与反思,却又姗姗来迟。除了有矮化底层人物形象,过度迎合观众的需求以外,影片在折射社会现实与困境,拷问人性与心灵困局等诸多维度上,没能迈出一步。

而对现实的批判,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公的抨击,往往是喜剧电影获得社会现实影响的一大法宝。从人物形象塑造到电影世界的“三观”,喜剧电影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让沈腾一飞冲天的《夏洛特烦恼》,虽然成为2015年国庆档的票房黑马,却也有“三观不正”的评价,其抛弃发妻追求女神,又最后幡然醒悟的“白日梦”,被批评宣扬软饭巨婴男的婚恋观;

徐峥的《港囧》同样市场表现不差,关于男性中年危机的“出轨梦”也受到批评;本年度第一部喜剧黑马《情圣》,同样玩的是枯燥无趣后的激情之旅后,痛哭流涕回归家庭的戏码。《提着心吊着胆》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从未出轨的妻子,在知道丈夫误会自己,又买凶杀人的事实之后,还愿意与其恩爱如初?

喜剧电影里,笑料不能“只是作为被抽离了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的搞笑对象而存在”;“戏仿”和“恶搞”,也不能仅仅作为取悦观众、获取观众廉价笑声的一种手段。在让观众发笑之余,对社会不公的嬉笑怒骂,对困顿现实的批判嘲讽,才是一部高质量喜剧的应有之义。

管虎的《斗牛》与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可堪此中的佼佼者。它们没有沉迷于电影叙事的炫技里,也没有陷入消解和调和一切的虚无主义里,反倒试图观照人性与心灵。

什么样的喜剧电影才能与“年度”二字相称?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好故事而已。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文 山 责 编 | 穆 逸

视 觉 | 陈 成 校 对 | 官 官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