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读史】假如没有千岁丸的上海之行 明治维新也许不会发生

假如像日本千岁丸从中国汲取教益一样,中国也能够很早学习借鉴日本经验的话,中国的近代史会不会被改写呢?

有两艘船对近代日本的国家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一艘是1860年横渡太平洋的咸临丸,让日本亲眼观察一个完全不同的文明国度;另一艘就是1862年访问上海的千岁丸,它惊醒了日本,推动了日本的变革。

自千岁丸起航,高杉晋作就开始生病。航行中遭遇狂风暴雨,同行者都很悲观,认为凶多吉少。但是高杉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并详细记录经纬度和航海技术,为后人留下了关于第一艘派往中国的日本官船千岁丸的翔实资料。

高杉晋作

千岁丸是一艘载重量为358吨的三桅木造帆船,原名为“阿米斯迪斯”(armistice),是日本花费洋银三万四千枚从英国人手中购买的。1862年5月29日,幕府派该船驶往上海。船上共有51位日本人,除了幕府官员,还有不少各个藩国选派的青年藩士,高杉晋作来自长州藩。

历史上中日两国曾有长期的交流来往,但是自17世纪70年代江户幕府禁海之后,两个多世纪里日本船只再也没有到过中国。千岁丸既承担着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任务,也肩负着更多地了解中国信息的使命。

经过8天的艰苦航行,千岁丸终于驶进上海港,眼前的繁荣景象让高杉晋作大开眼界。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此乃中国第一繁盛海港,欧罗巴诸邦商船军舰数千艘停泊于江上,桅樯林立,填满津口。陆上则有诸邦商馆,粉壁千尺,殆如城郭,其雄大壮伟,笔纸难以表述。”

这一年高杉晋作23岁,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武士。但是这个23岁的年轻人“好读书,漫游天下,访奇人伟士”,热切地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上海外滩洋行云集,外国商船在黄浦江来来往往,这一景象让高杉晋作感到震惊,可是,当他上岸漫游上海城内外时,很快就见识到了光鲜背后的肮脏无序——

“上海市坊通路之污秽难以言说。小衢间径尤甚,尘粪堆积,无处插足,亦无人清扫。或曰,出市街即为旷野,荒草没路,唯棺椁纵横,或将死尸以草席包裹,四处乱扔。炎暑之时,臭气熏鼻。清国之乱象,由此可知。”

19世纪中叶的上海外滩

高杉晋作喜欢中华文化,汉诗写得很漂亮。可是眼前的中国与他想象中的文明大国完全不同,不但街衢肮脏,而且人民吸食鸦片,士兵敝衣垢面,枪炮粗陋,在庙里栖身,军械先进的外国军队却可自由行动,这让高杉晋作失望至极。

对上海的情况详细考察以后,高杉认为,上海外滩之所以繁盛,“皆因缘于众多之外国人商馆,城外城里亦多外国人商馆” 。他注意到,中国人到处被外国人牵制着,“英国人、法国人在街上行走的时候,中国人都躲到道路两旁为他们让行。事实上,与其说上海是属于中国的土地,还不如说是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在距上海1200公里的北京,中国的威风可能仍然存在。但是,提起我们所在地的上海简直是惨不忍睹。这让我想起吕蒙向宋太宗进谏时所说的‘以亲近,不及远,岂不宜也’的名言。”

高杉晋作为中国感到悲哀,更为日本的未来忧虑:“虽然说我们是日本人,但是对于如此的局面也应该关心留意。因为这并不仅是中国一国之事。”

在高杉晋作看来,中国自古英雄辈出,节义之道也非常贤明,为什么会衰微到如此地步呢?综合上海的所见所闻和来自北京的各种信息,他得出的答案是,“他们不能制造凌驾万里波涛的军舰和制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他们国家的志士所著的《海国图志》等已经绝版,只提倡固陋偏颇之说,因循守旧,苟且懒惰,空度岁月;他们只想着天下太平,没有改变方针政策去制作军舰大炮来防敌于敌国,所以才落得如此衰败之境地。”

高杉眼睛里看到的是凋敝的中国,心里想的则是自己的祖国。8月3日,千岁丸启航回国。在返航的日记中,高杉晋作总结考察上海之行,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日本若不迅速实行攘夷之策,最终将重蹈中国之覆辙。”回到国内后,高杉晋作把自己的日记辑录为《游清五录》,至今仍然是了解近代日本之中国观的宝贵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千岁丸之行的日本人一共留下了六本著作,《游清五录》只是其中之一,其余五本的作者也都是日本各藩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藩士。他们富有朝气,善于思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怀抱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像高杉晋作一样,他们都把这次访华看成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实地考察中国社会,并探求日本前途的好机会。因此,他们认真调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状况,与中国各界人士接触,收集各类书刊、资料、地图,详细记录上海之行的亲身经历和调查成果。

千岁丸

千岁丸让这些年轻的武士们眼界大开。曾经令日本崇敬的中国,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文明强盛的大国,而是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如果说,千岁丸在启航之日承载的是对中国的憧憬和幻想,那么归国之时,千岁丸带回来的便是中国的教训:假如日本不锐意改革,发奋图强,就会像中国一样衰败腐朽!

千岁丸的上海之行,使得日本的国家危机意识剧增。特别是那些充满忧患意识的年轻武士们奔走呼号,谋求国家变革,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杉晋作更是成为了尊王讨幕派领袖之一,他组建的日本第一支新式军队“奇兵队”,是一支可靠的倒幕武装力量。若非倒幕成功,何谈明治维新。可见,千岁丸之行影响了整个日本在当时的国家走向。

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千岁丸访问上海的同一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开学。这是清末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它翻译及印刷出版西方文献,试图成为中国政府了解西方世界的一扇窗口。遗憾的是,当时中国的视野里只有欧美国家,并没有东瀛岛国。假如像日本从中国汲取教益一样,中国也能够很早学习借鉴日本经验的话,那么,中国的近代史会不会被改写呢?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