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黑臭水体河涌多达13条 专家:截污控制是关键

5月12日,广州黑臭水体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召开。广州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罗建中表示,黑臭水体整治相当于一个人得了重病,要开刀、吃西药,只有截污控制好了,黑臭水体才有条件修复。

图片来源:网络。

5月12日,广州黑臭水体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高峰论坛召开。广州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罗建中表示,黑臭水体整治相当于一个人得了重病,要开刀、吃西药,只有截污控制好了,黑臭水体才有条件修复。

2016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的《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的通知》显示,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216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11个,其中河流1545条,占85.4%;湖、塘264个,占14.6%。

同年9月,《南方日报》报道称,根据广东省排查上报及当年6月公布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数据,全省黑臭水体数量为243个,整治任务全国最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有154个,占63.4%,其中广州、深圳市分别为35个、45个。

“广州黑臭水体虽然经过长期的治理,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罗建中介绍,聚集10所高校的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的人才高地,但建成十几年来,河涌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仅广州大学城就有13条黑臭水体河涌,其中有三条列入重中之重。

广东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区岳州指出,过去住建部、省政府、环保厅和广州市分别发了不少关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文件,但其作用并不显著。“现在不同了,国家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他说。

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水十条》的主要指标显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国务院发布《水十条》后,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方案》制定了2020年、2030年目标,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4.5%;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方案》还对消除黑臭水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广州、深圳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地级市建成区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

对于要做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宋乾武认为较为困难。他将黑臭水体定义为城市建设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宋乾武指出,黑臭水体所有反应过程是以氧为核心水质变化过程,缺氧的还原化学条件导致了黑臭物质的产生,利用磁粉品吸附水中悬浮物仅一时之效,一段时间后水体又会黑臭。他提出了截污、消淤、活源、修复、治堤的工程实践路线,同时,他希望在黑臭水体环境下大家能科学除污,精准除污,而不是盲污。

黑臭水体为什么到今天依旧存在?岳州表示,黑臭水体存在的原因是管网没有彻底截污,广州花钱治理,两天花一个亿,河涌还这么臭,所以应解决管道问题,将截污进行彻底,不可急功近利。

黑臭水体治理已成为大城市的一大难题。罗建中说,水体的治理不像工业治污,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工业污染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生活污染,还有分散层农村的面源污染,而且我们城市管道还不是很完善,河涌和管道污染相互交叉,造成黑臭水体问题比较多。

他做了个比喻,黑臭水体整治相当于一个人得了重病,要开刀、吃西药。只有截污控制好了,黑臭水体才有条件修复。现在不能动不动对黑臭水体做普通的生态修复,首先应该把截污做好。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