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dia】这款装备因德军出名 最后反成了中国特色产品

1933年1月,希特勒开始重整军备,但军事经费不足让德国人头疼不已。与汽车相比,摩托车的造价仅仅是军用汽车的三分之一,且能在不规则的路面行驶。基于此优势,德军在军队中开始大量配备摩托车。

在摩托车的收藏圈里,流行着一款非常传奇的摩托车,它就是挎斗摩托。说起挎斗摩托,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毕竟不常见)。不过在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的抗日剧中,挎斗摩托车的出镜率还是非常高的。我们经常可以在剧中看到,日军一有任务,走在军队最前面的肯定是挎斗摩托。

剧中的日军总是一个人驾驶,另一个人坐在斗里端着机枪,环视周围情况,一旦有发现风吹草动,机枪马上开火。不管是作为机动行驶的车辆,还是对付敌人的武器,这挎斗摩托都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不过,这挎斗摩托可不是日本人首创的,而是德国的宝马公司研制生产出来的。

二战德国军用摩托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败后的德国受到了战胜国的残酷剥削。因此,在《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后,德国人的内心便根植下了复仇的种子。二战爆发之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摧毁了德国的魏玛共和国。希特勒上台之后马上开始其法西斯统治。不过,德国的军事力量被协约国进行了残酷的肢解,仅保留了十万陆军,其军事装备无从谈起。

1933年1月,希特勒开始重整军备。但由于军事经费不足,无力生产大型的军用汽车,这让德国人头疼不已。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将目光转移到了摩托车上。与汽车相比,摩托车的造价仅仅是军用汽车的三分之一,且能在不规则的路面行驶。基于此优势,德军在军队中开始大量配备摩托车。

1935年德国陆军成立了军用摩托车部队,1937年11月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要求宝马和尊达普两个厂家为军队研制专用跨斗摩托车,其挎斗摩托车的制造规格为:车辆最大载荷500kg,越野轮胎宽度4.5英寸,直径16英寸,最大行程450公里,最大时速95公里。在这种疯狂备战的状态下,宝马R71型挎斗摩托车应运而生。

挎斗摩托车被广泛应用

挎斗摩托车在战斗中往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摩托车外形小于其它车辆,便于隐蔽,每次进攻开始之前,德军的摩托侦察分队往往是整个进攻序列的先遣,它搭载的机枪还赋予了它不错的战斗性能,可以给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此外,它还是德国通讯兵的重要装备,除了在运动的各个作战部队之间传达作战命令外,把电台设备装上车,它就成了一台通讯指挥车;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它是快速救护和运送伤员的理想车辆;某些重型军用摩托车牵引力大,配上专用的拖斗,它就是弹药补给输送车;如果必要,它还能够充当牵引车,拖曳一些轻型火炮。

因此,在西欧战场,苏德战场乃至北非战场,都能够看到德军挎斗摩托车的身影。其他国家也看到了这种挎斗摩托车在战争中的作用,便都纷纷进行仿造。比较著名的便是苏联造的乌拉尔M72型挎斗摩托车。

从苏联再到中国,长江750!

有关于苏联的乌拉尔M72挎斗摩托车的研发生产,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有学者认为,乌拉尔M72型挎斗摩托车是苏联人非法测绘德国宝马R71型挎斗摩托车,另一种说法则说,是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德两国有一段蜜月期,而也是在这个时候,德国的宝马公司将宝马R71型挎斗摩托车的设计图送给了苏联。

不管因为何种原因,苏联也拥有了挎斗摩托车并且在苏德战场中大量的使用。战争结束之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开始形成。苏联为巩固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援助,中国自然也在名单之列。

但苏联并没有把乌拉尔M72的图纸交给中国,只是卖给了中国3000辆实物挎斗摩托车。在接收了这3000辆摩托车之后,军委后勤第二机械工业部迅速将研发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7家所属单位。由于没有图样,这导致了研发工程异常的艰难。工作组只能将实物进行拆分,进行实物测绘,这就要求研发人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了三个月的测绘,整车完成共651份图纸。

不过,虽然研制工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摆在研发小组的面前的困难还是相当艰巨的。图是画出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零件都能够生产,这便让研发小组犯了难。在短暂的商议过后,研发小组决定,部分不能生产的零件,就用拆下来的实物零件顶替。就这样东拼西凑,第一辆仿制苏联乌拉尔M72型挎斗摩托车于1957年12月24日正式出厂,出厂前仅进行了3000公里的公路测试。

在洪都机械厂仿制成功后的1年时间,大家只是根据746cc的排气量,习惯性叫它为“750摩托”。但在1958年12月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为了有个商品名字,才有人提出起名的问题。

这种仿制摩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有人便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用长江可以很好地平衡两个厂的关系。“那时候也没知识产权,也没注册意识,我们给长江750设计了一个拼音式样的商标图案,然后就大批量生产了。”当年亲历制造摩托的李学谦如此解释长江品牌的雏形。

长江750的光环

此后,长江750摩托车经过不断的改造升级,很快便拥有了良好的各项性能和较高的安全系数,并在60年代成为了国宾接待车队中的成员。

1960年上半年,一些外宾惊奇地发现,新中国的外宾接待车队中增加了摩托车队,而且摩托车还是新中国自己生产的。

从1964年起,长江750就被列为新中国部队常规装备,仅1964年到1966年的三年时间里,洪都机械厂就生产并交付部队3789辆长江750三轮军用摩托车,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1991年,洪都集团赞助的30辆洪都125摩托车被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亚运交通先导车”。

不过在20世纪末,由于军队不断的开始更新军事装备,这种挎斗摩托车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战争。军队减少了长江750的购买量,导致这种挎斗摩托车面临着破产的危机。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长江750很快找到了另一群受众群体,那便是广大的摩托车收藏者。

由于这种挎斗摩托车在西方的很多国家都已经不再生产,所以有一大部分收藏爱好者来到中国购买长江750。 西方市场或日本市场,对长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长江750的售价是在100万日元以上。在欧洲市场,长江750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Black Star黑星。很多因商务驻华的外国人,在回国时都会买一台长江750。也正因为如此,长江750被称为摩托车界的活化石。

资料来源:

牛摩网

铁血网

知网 王正和《战场神马-军用摩托大观》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