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首届深圳设计周,能否表明深圳已成为理想中的“设计之都”?

对于获得“设计之都”后九年多才推出首届设计周的深圳来说,设计究竟是短时临效的商业行为?还是真正进入了市民生活中的城市文化?深圳能与这个称号相称吗?

首届深圳设计周刚刚落幕,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里,共有将近10万人次参与到这一设计盛会中,其中位于蛇口价值工厂的主展场最高峰时在一天之内接待了将近7000人次。

与如此大的观展量相衬的是设计周期间反复被提及的“设计之都”称号,这一称号由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在2008年授予深圳。从2008年到2017年,深圳为何在成为设计之都后的近十年才推出首届设计周?在商业之外,设计是否真的进入到了深圳居民的生活,抑或只是作为“工业设计之都”的生产工具而存在?

在《正在进行中的首届深圳设计周 有这几个你不容错过的好展览》一文中,我们将设计周那些值得一看的展览一一道来。又带着更多的偏见和疑问,继续出发前往首届深圳设计周,去寻找答案。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此次深圳设计周的主展场设立在蛇口价值工厂,场地由1985年成立的浮法玻璃厂改建而来。滴滴快车刚经过蛇口港时,记者就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大字标语吸引了。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率先提出的口号,如此大的金字在如今看来有种恍惚的穿越感。

蛇口港旁的金属大字
蛇口街头的标语

看到我对这个标语感兴趣,司机侯师傅开始和我搭话:“20多年前刚来深圳的时候,就每天在蛇口港这边当司机,最初给印刷厂拉货,主要是产品的包装。九零年左右的时候,很多来深圳委托设计的北京、上海企业,都对现代设计和印刷非常陌生。光说包装设计,那时深圳比内地要先进个三五年。”

“在以前的南玻厂那边还有一块这样的牌匾,写的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次路过这些字,我都会加快脚步,怕被别人落下。我在四川老家时候做事就没有那么快,”说到这里,侯师傅迅速看了一眼右侧的车窗,说:“你看路边那些人,走路走得多快啊。”

师傅说的九零年左右,便是深圳设计开始的时候。

当时国内其他城市还处于计划经济,因为缺少需求,高质量的东西生产不出来。这时深圳率先改革开放并进入市场经济,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加之距离香港近,可以接触到西方的先进设计技术和思维。90年代,很多企业愿意花高成本让深圳公司做设计,因为做出来的东西洋气、质量好。海尔、平安、红塔、五粮液等国内大企业,当年就是选择在深圳做的设计。很多设计师也是在这个阶段大量地接活,积累下了经验,也赚了一大笔钱。

深圳特区的特别之处,就是可以毫不避讳地谈钱,这是大多数中国城市都做不到的。在那个年代,人人都在想着发展和赚钱。当时很多学设计、艺术、电脑或者想做些事情的人就会南下到深圳,经常一台电脑一套操作软件就开始接活,从接单到自己设计,再到自立门户,需求推动的力量大,自发形成的产量和规模也都很大。虽然也有技术很牛的人,但总的来说做设计是模仿性强于原创性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国内大规模改革开放及互联网科技高度普及后,上海、北京后来居上地拥有了不亚于深圳的平面设计能力。加之很多在深圳发展的设计师回到内地,深圳在平面设计领域逐渐失去特区光环。

深圳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也有着和平面设计类似的经历。从最早三来一补的代工、加工模式中掘得第一桶金,到逐步工业化,随着珠三角地区人力、土地成本不断走高,外迁的企业已经清晰地传递出制造业在深圳的处境。有着灵敏的嗅觉和强烈危机意识的企业们开始意识到:纯做生产服务的老路已经不通了。

这样一来,如何从加工和山寨转型成为具有科技含量的原创设计,成为了深圳的课题。

设计周:一份真实的转型报告

很多最先嗅出深圳转型需求的设计师对深圳的设计行业并不抱着乐观的态度,在深圳设计周期间发布的《深圳设计报告》中,深圳设计领先人物、浪尖设计公司的创始人罗成就曾表示,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纯做服务的话,设计的地位就会江河日下。罗成认为,曾经的世界顶尖设计输出大国英国的工业设计,就是因为没有在最好的年代里进行真正的转型,才导致了如今的没落。

关于深圳设计的未来出路,现任世界设计组织主席路易莎·波切托也曾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以前深圳留给人们更多是商业和制造业的形象,如果想转变或提升这个印象,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深圳的产业应该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这是设计行业可以带来的成果。”这个想法与深圳要转型的方向不谋而合。

深圳设计期间组织的国际设计大师演讲,观众席座无虚席

2002年,十六大的召开,明确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2003年,深圳确定了文化立市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激励创新类人才的政策,深圳开始推行“文化+科技”的模式助推产业转型。2008年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的称号,就是对这些努力的一个认可。

2012至2015年,深圳工业设计斩获国际iF设计大奖119项、红点奖123项,两大顶尖设计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之首。2015年,深圳工业设计产值达52亿元,同比增长23.8%,创造经济价值逾千亿元。2015年,深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9.3%,这其中工业设计贡献不可小觑。

从开始转型,到成功完成转型,这中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深圳的首届设计周就像是一个汇报,让所有人看到深圳这些年来的努力,也一起面向未来去探讨下一个十年乃至更长远的出路。

只经历了三十余年,深圳就发展成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从获得设计之都的称号,到举办第一届深圳设计周,深圳花了9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都花在了哪里,深圳设计之都推广促进会秘书长徐挺或许最有发言权。

在接受界面专访时,徐秘书长向我们介绍说:“首届深圳设计周的主题就是面向未来的设计,所以它对于未来深圳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起到一个带头性、方向性的作用。其实在举办深圳设计周之前,深圳各个领域已经开展过多次不同规模的设计活动,比如深圳时装周、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GDC平面设计在中国展等等。首届深圳设计周是深圳政府想要把包含多个产业的深圳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品牌推出。”

在实施转型这些年里,深圳的服装、产品、平面等行业都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水准,这个时候推出凝聚了多重设计力量的“深圳牌”设计,是非常好的时机。

“深圳牌”设计

在这次的深圳周“设计/未来”主题展现场,一个叫 InDare Design 的深圳本土设计工作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InDare Design 是深圳当地小有名气的年轻设计团队,在2014年就先后获得了红点奖和iF奖,之后如今却已经开始思考起未来10年设计的发展出路了。

“我们涉及到的设计领域很广,因此希望自己的设计师对不同的产品都能够形式系统的理解。我们认为未来的设计最终还是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它们需要满足不同年代、不同生活形态的人的多层次需求。”InDare Design的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答:“年轻的设计师必须踏踏实实把设计真正的做好,那么未来我们才能够有逆袭传统设计模式的力。”

InDeare Design先后和阿里巴巴合作、Vipose、Zikko等多个公司先后合作了多项智能产品,他们表现的是“深圳牌”设计中踏实、保持思考、敢于争先的年轻形象。

年轻设计团队InDare设计的自动宠物喂食器,他们的设计主要围绕智能与生活

在设计周展览上自称“中年设计师”的王琦与InDeare Design略有不同,从建筑师转型的他如今是一名独立产品设计师。他在本次设计周的设计体验中心展览上带来了自己设计的小狗形象灯具“TuTu”。Tutu并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和生产难度,但它却有着经过严格设计的比例,灵活的组合方式和精致的手工加工制造。这和一些北欧、日本设计很像,取材自然、简单,但优质,也注重情感交流,有点新时期匠人精神的意味。

王琦自我介绍说,比起做建筑,目前做独立设计师可以更自由,但市场和收入是个问题。目前王琦已经为Tutu做好了注册,他想带着它参加红点概念等设计奖。这样一来可以提升知名度,也或许能为自己的设计打开市场。

王琦代表的是深圳设计行业正不断涌现的独立设计师形象,他们中的多数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对行业清晰的认知,不再依赖团体进行发展。他们擅长制作一些更方便控制结果的产品,因为生产科技含量低,就会从设计的角度多做提升。这表现的是深圳设计中自由、追寻自我,并努力寻求生存的基因。

王琦展出的小狗灯具“Tutu”,展览的保安是他的第一位观众

为了鼓励深圳本土各路人才更好地发挥创意设计,更好地发展原创、优质、大视野的“深圳牌”设计基因,深圳设计周组委会还颁发了面向全球的深圳环球设计大奖,首届大奖总奖金高达100万美元。

虽然大奖奖金高额,且不设任何报名费用,但其中还是有比较严格的门槛。比如规定只有在深圳注册成立设计机构、或在深圳从事设计行业,及持有有效深圳居住证或深圳居民身份证的“深圳设计师”才可报名;另外,首届设计大奖只面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领域,并不接受概念型及尚未商业开发的作品,和展示类作品、模型、效果图等。

这大概也表明了官方对于未来“深圳牌”设计的态度:优先发展工业、产品等与生活贴近的设计类型,比起天马行空的概念更注重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这些迹象也都在表明,“深圳牌”设计正在向优质、多元化、具有生产力的方向靠拢,即使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但正在无限接近的途中。

“他们可能以为里面在卖喜茶” 

这边深圳的设计从业人员们忙活得正欢,那非专业的市民们又是如何看待深圳设计周和深圳设计的呢?

即使是雨天,观展的队伍也排起了长龙

深圳设计周期间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设计周的第三天下午,顶着连日的阴雨,价值工厂筒仓外“设计/未来”主题展的门口,等待观展的人们却排起了长龙。

策展人朱德才兴奋地说:“他们可能以为立面在卖喜茶。”

说起为何引起这么多人前来排队观展,一方面与翔实且易懂的展览内容有关:17组关于未来的设计作品,每一款都会帮我们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能缓解北京人多拥挤问题的压缩背包,比如让伤员单手就能包扎的止血带……在朱德才看来,未来的设计未必全部都围绕尖端科技,那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难题的巧妙设计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兴趣。

另一方面,主办方在展览中加入了一个体验类单元。每一位观众在入口处可以获得一个手环,录入个人信息后,在观展过程中打卡手环,就可以在离开展厅时获得具有设计感的“观展心跳”图案。每一枚个性化图案都可以被保存在手机里,还能付费将图案打印在环保袋上,这种“带有未知感的订制”正是人们纷纷想要参与的环节。

带有个性的参与体验可能是人们想要在设计周中获得的体验

策展人朱德才也是被称为“边缘艺术节”的深圳湾艺穗节艺术总监,在参与主办多次设计、艺文活动的朱德才看来,一个“设计之都”的设计、艺文活动不能是临时短效的,它必须是多元化、持续、深度的,同时它也需要是多维度的,不仅关于生产、科技等先端的领域,也需要有贴近人们生活,让人们乐于体验和消费的内容。

深圳设计周做到了这一点吗?

 “不懂专业知识,也想参与一下,看个热闹”,是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的观众小李和大多数非专业参与者的共同心声。小李是深圳大学外语专业的学生,平时爱好具有生活美学的设计产品。设计周期间,小李所在的学校会提供一些观展、听报告的名额,当有知名设计师、创意大师的讲座,很多同学还会提前到网上预约座位和抢票。“我们看过之后不一定会亲自去做设计,但如果有条件的话,也想拥有其中很多好的设计”,小李的回答也代表了很多观众的想法。

当问及最喜欢设计周哪些环节,和有哪些遗憾时,小李和同学们多数认为“很喜欢深圳的本地品牌,很多是一看就懂的好设计”。他们也大多喜欢能参与体验的展览,同时通过展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深圳科技类设计的发达及建筑类设计的匮乏。

能做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参与进去的设计很重要。从这次的设计周可以看出来,其实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观众对于设计的高低也有着很清晰的分辨能力,人们需要设计,也乐于参与其中。

深圳今年成立的创意社区,很多由曾经的工厂改建而来

在深圳比较成熟的创意园区华侨城,这里有多家很多国外价格不菲的设计品、进口家具店。蛇口也将一些工厂改造成生活方式类体验区、创意园,比如G&G创意社区。深圳的消费能力高,加上现在人愿意在家庭生活、体验类消费上花钱。这也说明了深圳本地的设计市场,深圳这座由外来务工人员形成的城市,居民们在这里生产设计、也在这里消费设计。深圳的设计现状,是它正在深度地渗入市民生活。

在采访的结尾,我问深圳设计之都促进委员会徐挺秘书长,“深圳现在可以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设计之都吗?”“其实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徐挺反问我。

“别的不敢说,但至少觉得深圳的设计是接地气的、能看懂的。‘不装’是一个态度,这表达了深圳设计周并没有用专业知识设置门槛,反倒是去吸引所有对设计感兴趣的人都进来看看。让全民参与其中,这点很符合一个设计之都应有的态度。”我回答说。

可能是我的回答让徐挺感到放松,他也聊起了很多组织活动背后的故事。“确实挺辛苦的,为了之后深圳全年设计类活动的顺利开展,引领全局的深圳设计周被定在了4月举办。从立项以来不过才两三个月的集中准备时间,在推行上难度很大,”徐挺接着说:“能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一来讲究效率本身就是深圳的办事作风,二来是深圳多年在设计方面的积累让设计周的执行比较水到渠成。不仅明年还要举行下一届深圳设计周,未来也计划会全年持续举办各种类型的设计活动,真正让深圳的设计变得持续、活跃、深度,这也是一个‘设计之都’应该具有的素质。”

关于明年的展会,徐挺说有了第一年的经验,今后会更精致打磨,增加观众在参与时的体验感和互动。

在深圳设计周期间,可以经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设计活动,下一代关于设计的觉知在这种体验里潜移默化地进行。孩子是希望,让他们感受到创意的乐趣与美好,或许也会为深圳的设计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结尾:深圳这个城市的独特之处,造就了它本身就是一个设计产品:在有了明确的设计需求之后,迅速地创造和生产。在最初阶段虽然缺失了文化沉淀的环节,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年轻和敢于尝试的理念反倒作为深圳的设计特色而存留下来。

从经济爆发走向文化回归,深圳的设计确实是更多为商业服务。但无论是生产、经营抑或消费,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中的人都在强烈地参与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尽管尚不完美,但设计就如同血液一般流淌在深圳的脉络里,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了设计的不同环节中。深圳并非成为了“设计之都”,深圳本身就是“设计之都。”

图片资料:深圳设计周官方、《2015-2016深圳设计之都报告》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