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全产业链”?这家企业很可能患上了成功综合症

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多元化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笔者并不认同“全产业链”战略。难道中粮要做“大农民”了?如果中粮集团做房地产,为什么还叫“中粮”,干脆改名叫“中房产”好了。

其实,我们可以从5个方面来阐述分工的重要性:从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早期人们“万事不求人”,一切由自己干,一切为了自己,但这种做法的效率是最低的。

从理论发展角度来看,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法耶尔、泰勒等管理学鼻祖的理论都是从分工开始的。从西方经济的发展走势来看,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创造的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财富总量还要多。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那么多财富,是因为分工。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小而全、大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导致经济发展结构雷同。另外,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多元化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粮这种变化就是典型的“成功综合症”,一个企业在某一个领域成功,就以为什么都会。很多企业最辉煌的时候,也是开始走向衰败的时候。

试想:银行为什么要把资金投给人家?如果钱那么好赚,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做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吃哪行饭的。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总有那么多人不相信它。这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同样是粮油企业,正大集团也有过多元化的探索,但后来也砍掉很多产业。嘉里集团也一样,在企业的不同阶段是有这种可能,但至少要在某一领域做到绝对高的地位。

我们常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不要把十只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这都是有前提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前提是至少有一边亮,否则有可能东、西两方全暗。“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前提是所有篮子都是一样的,没有好与差之分,并且每只篮子都装不下十只鸡蛋。

其实,十只鸡蛋到底放进几个篮子与鸡蛋没关系,而是取决于篮子。况且,买篮子也是需要成本的,毕竟篮子是为装鸡蛋服务的。篮子搞了那么多,明天鸡蛋没了,篮子干吗用?卡耐基曾经说过,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然后精心照料好这个篮子。

企业发展的思路,首先应当求精,其次是求专,再次是求强、求大、求多。然而,现在不少企业把求多与求大提前。所谓“强大”,一定是先强而后大,而现在不少企业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搞大再说。我们说奋发图强,而不是奋发图大,是有它的道理的。 

我们常说,企业不是比大小,而是比竞争中谁活得更久更好。即使是蛇也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如眼镜蛇平时都是盘曲在那里,头却总是高昂着,一旦时机成熟,瞬间进攻后迅速缩回;蛇始终保持进攻状态,但只是偶尔进攻。

在军事上,最犯忌的事情就是战线拉长。捕蛇者往往拿根大竹竿,是因为蛇盘曲的时候有力量,而游动时是没有力量的,此即打草惊蛇的来源。而好多企业却是“不打自惊”。“全产业链”无非让自己成为很长的蛇,明天人家从各个角度、各个环节发起攻击,就可以把蛇斩断。

从组织理论来看,企业有高效率,是因为可以“独裁”。“独裁”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缺点是信息不对称;而市场正好相反,信息对称但交易成本高,因为每一项交易都要谈判。

“全产业链”看起来交易成本降低,似乎运行效率更高;但这样的企业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是麻木的。这个难题在“全产业链”中是无法解决的。

杉杉集团收购澳大利亚铁矿,难道杉杉做出来的铁矿比买来的质量好吗?此举看起来产业链延长,但延长产业链要再每一个环节形成市场竞争力,而非某一环节很强,其他环节成了“的洼地”,那就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做法、小农经济的现代版。

不管一个企业有多大的实力,我相信永远多不过社会,多不过行业。那他怎么与人家竞争?所以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韩非子说“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我认为“业精于专,方显卓越”。

我认为是否多元化,得看外部背景条件。如果市场很大,竞争不激烈,那每个产业都去做好了,因为没有人跟你打;反之,如果竞争越激烈,越不能随便多元化。

市场景气的时候,多元化看起来很美,家大业大的;但是亏损的时候也是乘数效应。国际上多元化的企业也很多,但不能看外表凑热闹,人家多元化更多强调以专业化为基础。多元化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杰克·韦尔奇曾经表示,如果在某一个行业做不到数一数二,就撤出不干。因此,通用在收购的同时也在出让。

有人说,复星集团也涉足医药、钢铁、金融、房地产、矿业、零售等很多产业,每个行业都不是数一数二的,但加起来就很强大了。但我认为,多元化在某一阶段可以成功,但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成功。当年这样做是正确的,以后这样做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不过,从人类发展的规律来看,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捆绑式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连起来就大了,更不意味着大了就强了。当年北洋水师把老百姓的渔船连在一起,结果一条船打沉就全部拖沉了。这不就是“链”吗?

还有人说企业在市场竞争不激烈的时候适当多元化,等市场竞争激烈了再收缩战线也可以。我认为这叫赚钱,赚钱得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但现在企业的经营目标应该是企业永久化,事业永久化。好大喜功的逐利行为,是市场机会主义行为,而不是永久的规律性的行为。

(本文作者鲁柏祥为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副院长。)

来源: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