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 Outfitters因免费实习生引风波 但这其实是时尚行业通病

这条招聘启事在舆论发酵后被删除了,不过免费实习生背后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讨论讨论。

图片来源:cdn

22岁的大学生Yinka最近在寻找一份暑期实习,她开始在网站上逛逛看看。结果,一条收录在求职网站“fashionworkie”上的实习信息引起了Yiinka的目光——这是一条标注为美国时尚品牌Urban Outfitters(以下简称UO)的实习招聘,它正在寻找一个女装买手或推销人员。只不过,该职位的薪水是零。

Yinka将这条招聘截图发到了网上,很快便引起了网民的注意。他们发现,来自UO招聘信息中的职位位于英国伦敦,为期一年,对每日工作时长的要求是全职,但公司只补贴实习生在伦敦一区和二区的交通费,并无任何其他酬劳。

这样来看,这份工作的“投资回报率”实在太低,“工作一年却分文不给”迅速成为了吐槽重点,甚至许多人指责UO的行为是非法的,对劳动者太不公平。

“所以基本上,你还不得不再找一份工作才能维持生存。而且那份工作,60个小时+一整周去买买买?实在是个错误。”网友SJ评论道。

UO的招聘启事
Twitter网友们的指责

舆论发酵后,UO的发言人对BuzzFeed表达了自己的无辜:“无薪实习在英国法律中是合法的,只要实习生来自于认证学院或大学,那么他们就能在实习中获得学分。我们的欧洲实习都是专门设计给这样的申请的,只和院校合作,以确保提供内容充实的学习机会。”

但网友们随后在英国政府网上找到了相关规定的条例,即实习生的薪酬,起码也要达到工人最低的工资标准,发言人又继续予以反击,称”少于一年的学生实习被视作英国基础或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不受国家最低工资标准的约束。”

即使这样言之凿凿,UO事后还是删除了Yinka发现的招聘信息,原因想必是难以抵抗口水战的影响。

除了UO自己,其旗下品牌Anthropologie和Free People也用过相似方法度过忙碌期,临时聘用的免费劳力主要负责拣货、包装等工作。因为工作内容简单,品牌们往往将这样的志愿劳动成为“团建”,那些有兴趣感受品牌一线运作方式的人真的也会买账,以换取一次和UO员工集体出游宾夕法尼亚郊区的机会。这样一来,“实习”和“社会实践”被作为两种不同概念巧妙地分割来,以规避一些法律麻烦。

”我认为无薪实习太普遍了,尤其是在时尚行业。但是分文不给让工作一整年的做法太无耻了。”Yinka说。

然而有趣的是,在工作人员眼中,UO并非就是最抠门的雇主。在费城UO总部工作过的人士就向界面透露,UO都是按照要求给实习员工支付薪水,外部的自由撰稿人也如此,在听到无薪实习的新闻时,他们首先质疑了新闻的真实性。

而在美国公司评测网站Glassdoor上,UO得到了3.3/5分的中间成绩,此外,不少人评价UO是一间适合交朋友和积累经验的公司时,也有人说“它过于重视销售数字,对职场新人来说是个不错的开始,但不适合长远发展。”它的销售时薪为9.19美元(约合人民币65元),但实习岗位的薪水并未公开。

UO门店

虽然美国的情况不能代表英国,但UO的案例还是暴露了时尚品牌的运营问题。The Fashion Law网站就曾撰文写过时尚业在薪水上的不公正待遇,且这在欧美各地都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曾在Page Six工作过的Lalani说:“你就和正式员工一样,除了你没有工资。他们就是对你这么抠门。”光是在纽约州,因为实习标准不符合劳动法陷入过诉讼的品牌就包括Gucci、Zac Posen、Ralph Lauren、Coach、Lacoste、Calvin Klein等几十个。

在过去,诉讼的结果往往令实习人员失望,法院常常不会将实习与“员工”划分在统一标准里,因此,实习生也就不受到最低薪资法律的保护。近年,劳动局推出的新规出炉后,便打破了这种僵局,即如果实习生从实习工作中获益,那就和正规雇员一视同仁,符合最低薪水的要求。

但公司虽然因此比以往更重视和实习生的关系维护,并学会了签订正规的实习合同,但还是更倾向于提供最低的工资,令许多工作量并不小的实习生照样心生不满。

这意味着同样事件的频繁发生,有时候并不是由于法律不健全的结果。在欧洲一些国家,近年来其实已经开始调整法律,来保护实习生的利益。法国2011年就出台了实习法规,要求实习期超过2个月的必须支付最低工资。

2014年,Alexander McQueen被控诉提供无薪实习,实习生Rachel Watson(化名)抱怨她工作了4个月,却没有得到过任何补贴,工作内容包括画刺绣草图、修复服装、染布等。据悉,自从2013年,Alexander McQueen被开云集团收购后,就在网上不定期发布长期的实习通告,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薪水,且工作时长6个月到9个月。

最后,Watson的控告得到了公益组织Intern Aware的支持,最终得到索赔6415英镑。可惜的是,赔了钱的品牌在最后的抱歉声明中似乎还是没有多少诚意,Alexander McQueen回应称“这属于运营失误,而且不符合我们的人力资源政策,我们就此道歉。”可这又是谁纵容的结果呢?

除了指责品牌和政府,那些前赴后继希望进入时尚界的年轻人更是改变局面的重要力量。除了学会事后争取自己赢得的权益,提前看清楚招聘内容、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同样必要,不要等到工作了好几个月,虚荣的跑木被工作高压刺破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梦想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况且,许多品牌实则将招聘启事视作“广告”策略之一,因此,不妨在面试中将疑问和要求提出来,以防稀里糊涂地进入一份工作。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