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务教育力推多校划片 专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学校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以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义务教育多校划片正成为地方政府部门缓解择校热,为学区房降温的“杀手锏”。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以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据《北京市教委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今年北京市幼升小阶段将继续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加大对入学条件联审力度,根据房产、户籍、居住年限等因素,积极稳妥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在此前个别区域和学校参与多校划片招生基础上扩大参与多校划片的学校数量和比例。同时,在单校划片的审核条件中,强化部门联动审核,区教委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实际居住的审核力量,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情况进行核查。

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要求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即为多校划片。

而到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实施多校划片来缓解择校热。

在2017年2月发布的义务教育入学文件中,教育部再次提出,各地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群众择校冲动强烈、“学区房”问题突出的地方,稳妥推进多校划片。

实际上,多校划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学区房的焦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日前曾公开表示,2014年以来,采取了多校划片的办法,把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分母,各个片作为分子,按照一定规则较均衡地分到各个片,取得了一定效果。据第三方机构评估,受调查的36万学生家长满意度达到87%,102万学生满意度达到67%,参与调研的1.4万名老师认为,改革实施后大部分学生就近入学。

“主要的依据是学区内各校发展是否相对均衡,如果一个学校和周边学校的办学水平相对均衡,那就选择单校划片入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界面新闻介绍:“学区内某所学校相对于其他学校特别热门的话,可能就选择多校划片入学。”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多校划片让更多学生有了进入优质学校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对学校生源进行更合理分配,有效避免好学校抢着上,差学校无人问津的情况。他表示:“由于此前实施重点中学制度遗留问题等,一些学校与优质学校存在长期差距,一两年内可能很难实现教育水平平等。”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此次北京市教委就《意见》举行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对“多校划片”的含义进行了解读。解读中表示,不同于社会上理解的“摇号入学”,北京义务教育政策提出的“多校划片”是分层次的,将由北京各区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办法。

针对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的问题,《中国青年报》4月18日发表题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就近上好学校”的文章,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不管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都只是缓解择校的权宜之计,最根本的还是缩小区域、校际差异,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

实际上,由于房产、户籍与教育机会紧密挂钩,一度促生出价格飙升的“学区房”。为遏制“学区房热”,北京市教委今年3月曾明确,2017年北京义务教育招生阶段将进一步扩大多校划片范围,将热点初中分散至多个片区,通过随机摇号取得具体学校学位。从而通过购买学区房达到“一对一”直升入学的方式也将增加不确定性。

此外,《意见》中还要求在单校划片审核中加大对实际居住的审核力量,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一律不能作为入学资格条件。在熊丙奇看来,这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为择校热和学区房热降温,而多校划片则是 “技术手段”。要意识到“两种手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缓解择校热、减少择校需求的真正“大招”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多校划片只是外围措施,一是降低热门学校原来对应学区房的择校功能,二是其他学校原来对应入学的学生有机会进热入门学校。如果学区之间的办学质量相差很大,还是会有择学区的情况出现,多校划片就无法起到最终缓解择校热的作用。”熊丙奇表示,多校划片是针对某一区域学校办学有较大差距的“无奈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2017年义务教育入学意见首次新增了加大市级统筹力度的内容表述,具体包括促进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布局均衡的系列措施。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今后义务教育入学将更多的以学区、集团为单元,改变以一所学校为单元的单点模式。力争两三年内,在郊区新建10所优质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支持城六区帮助远郊区一批学校提升办学水平。

《人民日报》4月18日页发表题为《以‘两个公平’纾解入学焦虑》的时评,文章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的教育改革逐渐接近治本之策。一方面,通过种种严格的措施为学区房降温;另一方面,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增加和覆盖的步伐。在上述提升办学水平目标指导下,北京市的教育资源将向相对薄弱的地区倾斜,形成一个个新的优质教育高地。即便旧问题依然会存在、新矛盾依然会产生,但在标本兼治的思路之下,择校的冲动、入学的焦虑,也并非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还需要在学校、在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配备等方面下更大的力量,各个方面都需做到‘一碗水端平’,任重而道远,”储朝晖表示。熊丙奇认为一个地方是否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可以用学区房价格作为指标。当不存在所谓的学区房,或者学区房价格与其他地区差不多时,这才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