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净利微增 不良贷款增量集中在中部地区

中信银行2016年净利润增速与2015年基本持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2日晚间,中信银行发布2016年年报。根据年报显示,中信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59,310.5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9%。取得净利润为4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7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6%。

年报显示,中信银行净息差从2015年的2.31%下降至2016年的2%。中信银行副行长方合英解释道,存款等负债端成本下降比较慢,同时贷款收益、应收投资款收益下降比较大,进而也导致净息差的下降。

方合英认为,在经济回暖的态势没有确立的背景下,银行竞争加剧,优质资产获取难度加大,提高资产收益水平比较难。同时,金融去杠杆也仅仅是一个开端,去杠杆有显著效果之后,市场利率高企的境况可能会改善,但目前越来越多市场化存款利率难以下降,资金成本的压力比较大。

面对息差压力,方合英表示,2017年中信银行将优化资产负债表,调整资产结构,压缩低效益资产,例如票据业务等。第二,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加强存款定价水平,增加自营存款、核心存款。第三,适度加大自营业务期限错配,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第四,在净息差下降容忍度下,在非息端大力拓展、压缩成本。

在净息差下降的同时,中信银行在非利息收入上取得了不错的增长,或许来源于中信银行推动零售业务与公司业务的发展。

方合英表示,非利息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托管、信用卡、资产管理、零售代理业务的快速发展,贡献了近100亿元。同时2017年,公司还是坚持向公司业务及零售业务等轻资产方向发展。

年报显示,2016年末,不良贷款余额485.80亿元,同比增幅34.76%。不良贷款率1.69%。拨备覆盖率155.50%,呈现连续下降,接近监管红线。

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表示,不良贷款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加大问题贷款核销力度。2017年,不良资产被动处置改为主动处置,向不良资产要效益,有效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目前,不良资产控制和消化,在中信可控范围之内。

2016年,中信银行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丰富问题资产处置手段,拓宽处置渠道,通过清收和核销等手段,累计完成不良贷款本金处置672.8亿元。

根据年报显示,公司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共计316.35亿元,占比为65.12%。从不良贷款增量看,中部地区增加最多,为51.00亿元;其次是西部地区44.53亿元;两地区不良贷款增量占到全部不良贷款增量的76.24%。

中信银行认为,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以实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风险加大;二是环渤海地区产能过剩行业较为集中,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信用风险的暴露;三是风险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同时,对公不良贷款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两个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达到71.01%。

在不良贷款规模增加的同时,中信银行2016年拨备覆盖率也呈现下降趋势,期末为155.50%,靠近监管红线。

中信银行董事长李庆萍表示,2016年中信银行拨备计提 522亿元,比2015年多增150多亿元拨备,这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体现。

此外,中信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4%,一级资本充足率9.65%,资本充足率11.98%,各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监管要求,但却处于同行业较低水平。

面对资本补充,中信银行表示,2017年2月,股东大会同意发行400亿元可转债,待监管机构进一步批准后实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发行可转债是募集资本的最佳选择,从长远看有利于提升资本充足水平和盈利能力。此外,2016年,中信银行发行350亿元优先股,提高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

对于获得监管层批准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的进展,中信银行副行长郭党怀表示,百信银行目前正在筹备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开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