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骗人的:九场出师无名的战争

东京湾事件并非在可疑的情况下开打大型战争的唯一案例,以下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

越战中的美国大兵 图片来源:网络

东京湾事件

东京湾事件被视为美国全面卷入越南战争的开始。

在1964年8月4日这场具有争议的事件后,华盛顿真正地将冲突升级了。当时,美国海军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发回报告称,他们在北越辖内11英里外海域行驶时,遭到越共鱼雷艇的攻击。美舰立即火力还击,并击沉了袭击的船只。几天之前,正在这一区域搜集情报的“马多克斯号”就已经报告,称与敌对船只发生了交火。然而,在这次小规模冲突后,林登·约翰逊总统在全国性媒体上严厉谴责“河内的反复挑衅”,还发誓必将报复。几个小时以后,64架美国军机立即出动,轰炸了一系列北越目标。8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授权总统在印度支那地区发起战争。仅有两名参议员投了反对票,他们是:俄勒冈州代表、民主党议员韦恩·莫尔斯,和阿拉斯加代表、民主党议员欧涅斯特·亨利·格鲁宁。

在后来的调查中人们发现,8月4日的北越船只袭击很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美军驱逐舰有可能仅仅收到了雷达的误报信号,或称为“幽灵”;敌军鱼雷并不存在。但对白宫来说,他们本来就想逐步介入持续不断的南北越冲突。初次轰炸后,战争宣传通过媒体全面展开,到次年春天,美国陆军战斗部队已经登上东南亚的土地,而2万多名军事顾问早已深入越南。十年后,当美国最终停止越战时,已有270多万美国人投入了这场战争,其中5.8万人永远无法返回家园。300多万越南人的生命在战火中灰飞烟灭。

当然,东京湾事件并非孤立,史上还有许多大规模的战争也是在这样可疑的情形下发动的。下面这些都是典型事例。

身穿俄军服装的瑞典人

1788年,瑞典舰船攻击俄罗斯海军。

面对一波接一波的国内政治冲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迫切希望找到一个事件来转移民间要求罢黜他的呼声。于是,这位42岁的失意统治者在1788年趁俄罗斯正深陷俄土战争的泥淖,策划了针对这个老对手的战争。瑞典国王的密探要求国家歌剧公司的服装工匠为一支部队提供俄罗斯军装。然后在6月27日,这些乔装改扮的士兵袭击了边境一处友好村落。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全国立法机构深信,凶手是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派遣的军队,于是立即授权国王实施报复行动。这场为期两年的战争最后陷入僵局而结束,它造成了6000人死亡。尽管古斯塔夫三世再次获得了人民的拥护,瑞典王国的主权却因战争受到了损害。1792年,古斯塔夫在一场假面舞会上被一名军官刺杀身亡。

俾斯麦的诡计

法国1870年对普鲁士宣战,正中俾斯麦下怀。

凭借马基雅维利式的权谋,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不仅挑起了他期盼已久的普法冲突,而且还诱使拿破仑三世成为主动发起战争的祸首。1870年前,这位伟大的德国政治家将位于欧洲中部的众多公国和领地逐步融合成为一个强大的新兴联邦,对此,法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德皇威廉一世应西班牙的邀请让一位德国血统的王子前往继承王位时,巴黎宫廷异常愤怒,普鲁士被迫拒绝了这一邀请。按照外交惯例,法国派遣其外交大臣会晤了当时正在巴特埃姆斯休假的威廉。威廉对法使臣真诚保证,普鲁士不会对西班牙的王位有所图谋,但是回避了对方提出的保证未来永远不存任何企图的要求。这次会见后,老谋深算的俾斯麦通过报纸发表了一份公报,故意将这场礼貌的私人会谈描述为一场激烈对抗,称法国使臣遭到了德皇威廉的凛然拒绝。这恰恰是为激怒法国而精心设计的一招。并且这一计谋果然奏效了。为维护国家尊严,拿破仑三世立即对普鲁士宣战。几天之后,普鲁士军队就越过边境冲入法国,几周后,法国首都巴黎沦陷在德国的枪炮下。

“不忘缅因号,西班牙人去死吧!”

1898年的美西战争。

1898年2月,美西两国因古巴命运问题而形成的冷淡关系忽然变得“火热”无比。原因是停泊在哈瓦那附近海湾的美舰“缅因号”忽然不明原因地发生了爆炸,造成260名美国水手死亡。在媒体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旗下的报纸指挥下,媒体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结果是,受到鼓惑的美国人纷纷谴责西班牙为爆炸元凶。愤怒的民众在各地聚集,高喊:“不忘‘缅因号’。西班牙人去死吧”!华盛顿当局迅速宣战。经过3个半月战争,美军不仅将西班牙赶出了古巴,还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关岛。后来调查人员总结到,当年摧毁“缅因号”的那场爆炸很可能缘于一氧化碳爆炸,并非西班牙炸弹或鱼雷造成的。时至今日,许多古巴人仍认为美国人故意在军舰上安放炸弹,蓄意挑起帝国主义战争。

奉天事变(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

1931年9月18日,中国沈阳(当时名为奉天)的一座铁路桥下发生了一起小型炸弹爆炸事件。爆炸造成桥体轻度损伤。该桥为日本所有,为穿越伪满洲国铁路的一部分。驻扎在中国的日本关东军下属部队指责当地抵抗组织制造了这次爆炸,并于次日袭击了该地区的所有目标。事实上,爆炸是在三名日军上校的直接授意下,由一名日军军官独自制造的,意图加剧满洲冲突。外界认为,整个事件实质上由东京政府官员策划,他们需要制造借口,将日本帝国的版图扩展到整个亚洲。国际社会看穿了这个把戏,一直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将近20万平民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刀下亡魂。

“希姆莱行动”

德国军队入侵波兰。

1939年9月1日早晨,全世界被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所惊醒。德国谎称,波兰军队率先攻击了德意志帝国,柏林出于自卫发起军事行动。但没有人相信希特勒为其侵略行为辩护而编造的苍白谎言。德军闪击战打响前数个小时,一队纳粹敢死队员身穿波兰军装,上演了一幕突袭德国边境格莱维茨电台转播站的闹剧。在伪装袭击事件中,那些被杀的德国人实际上是被穿上德军制服的集中营犯人。他们先遭到机枪射杀,遗体被散放在现场,作为波兰人暴力行为的证据。格莱维茨事件只是希特勒的秘密特工执行的一连串类似行动之一,均发生于侵略波兰前夕。这些行动还包括袭击波兰—捷克边境一条铁路线、突袭一处边境关口、甚至包括在波兰南部城市卡托维茨殴打德国平民事件。这一最高机密行动被称为“希姆莱行动”。在德国坦克部队向东推进的当天,希特勒发表演说称,是波兰的“残忍暴行”迫使他采取军事行动。

伪旗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示威者走过一辆燃烧的苏联坦克。

苏联为自己的侵略行为制造合理性已经不止一次了。例如,1939年11月26日,斯大林命令部队炮击俄罗斯与芬兰边境上一个名叫美尼拉的小镇,然后,克里姆林宫谴责是赫尔辛基政府实施侵略。这一事件被完全扩大化,成为苏联四天后侵略芬兰的理由。到1940年3月,两国签订和平条约前,已有超过7万波兰人为抵抗俄国侵略者失去生命,苏联红军也失去3.2万名官兵。28年后,苏联坦克碾碎捷克边境,暴力镇压了发生在1968年的捷克民主运动“布拉格之春”。莫斯科当局首先在国有报章上发表了一封信,称由匿名的捷克公民所撰写,内容呼吁“立刻采取武力行动”以帮助镇压改革者。克里姆林宫声称,自己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在响应这一无名氏的呼救之声。西方报纸揭露说,这封信不过是华沙条约镇压自由解放的遮羞布。据1990年代的相关披露,当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高层官员确实曾向苏联请求在夏季进行干预,以解决他们称为全民“疯狂”的当时局势,但这个呼声并不能成为草根民众请求外国武力侵略的请求。

十六个字改变了历史

伊拉克的美国士兵。

“英国政府获知,萨达姆·侯赛因最近在非洲寻求大量铀。”小布什2003年在国情咨文演说中说出的十六个(英语)单词,现在已经声名狼藉了。当时,他根据手下站不住脚的汇报要求发起对伊拉克的战争。小布什总统警告说,巴格达政府正加紧生产核武器,美国必须解除这个政府的武装(如需要不惜动武),以避免对方用核武攻击美国。当然,小布什鲁莽的“伊拉克曼哈顿计划” 一直遭到国内外反对,并最终被证明完全错误(蓄意的误报就更不用说了)。同样被证明错误的还有白宫一再坚称萨达姆参与制造了“9·11”恐怖袭击。从那时起,大量的文献描述了当时布什政府连篇谎言、虚构事实和蓄意歪曲真相,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伊拉克自由行动”的实施,以及令人难堪的对伊拉克的占领。可悲之处还在于,伊战大大损害了美国的海外形象,分化了美国国内民众,牺牲了成千上万生命,浪费了巨额资金,直到今天,其恶果在伊拉克仍未能消除。

(翻译:于馥莉;编辑:聂琳)

来源:MilitaryHistoryNow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